圖9. 共形變換保持局部形狀。
瑟斯頓幾何化猜想
為了證明龐加萊猜想,菲爾茲獎得主瑟斯頓推廣了單值化定理到三維流形情形。任何三維流形,都可以經(jīng)歷一套標準手續(xù)分解成一系列的最為簡單的三維流形,即所謂的素流形。素流形本身無法被進一步分解,同時這種分解本質(zhì)上是唯一的。瑟斯頓提出了石破天驚的幾何化猜想:所有的素三維流形可以配有標準黎曼度量,從而具有8種幾何中的一種。特別地,單連通的三維流形可被配有正的常值曲率度量,配有正的常值曲率的3維流形必為3維球面。因此龐加萊猜想是瑟斯頓幾何化猜想的一個特例。
圖10. 瑟斯頓的蘋果,幾何化猜想。
圖10顯示了瑟斯頓幾何化的一個實例。假設(shè)我們有一個蘋果,三只蛀蟲蛀蝕了三條管道,如左幀所示,這樣我們得到了一個帶邊界的三維流形。根據(jù)幾何化綱領(lǐng),這個被蛀蝕的蘋果內(nèi)部容許一個雙曲黎曼度量,使得其邊界曲面的曲率處處為-1。我們將配有雙曲度量的蘋果周期性地嵌在三維雙曲空間之中,得到右?guī)緢D形。
哈密爾頓的里奇曲率
本質(zhì)的突破來自于哈密爾頓的里奇曲率流(Hamilton Ricci Flow)。哈密爾頓的想法來自經(jīng)典的熱力學擴散現(xiàn)象。假設(shè)我們有一只鐵皮兔子,初始時刻兔子表面的溫度分布并不均勻,依隨時間流逝,溫度漸趨一致,最后在熱平衡狀態(tài),溫度為常數(shù)。哈密爾頓設(shè)想:如果黎曼度量依隨時間變化,度量的變化率和曲率成正比,那么曲率就像溫度一樣擴散,逐漸變得均勻,直至變成常數(shù)。如圖11所示,初始的啞鈴曲面經(jīng)由曲率流,曲率變得越來越均勻,最后變成常數(shù),曲面變成了球面。
圖11. 曲率流使得曲率越來越均勻,直至變成常數(shù),曲面變成球面。
在二維曲面情形,哈密爾頓和Ben Chow證明了曲率流的確將任何一個黎曼度量形變成常值曲率度量,從而給出了曲面單值化定理的一個構(gòu)造性證明。但是在三維流形情形,里奇曲率流遇到了巨大的挑戰(zhàn)。在二維曲面情形,在曲率流過程中,在任意時刻,曲面上任意一點的曲率都是有限的;在三維流形情形,在有限時間內(nèi),流形的某一點處,曲率有可能趨向于無窮,這種情況被稱為是曲率爆破(blowup),爆破點被稱為是奇異點(singularity)。
如果發(fā)生曲率爆破,我們可以將流形沿著爆破點一切兩半,然后將每一半接著實施曲率流。如果我們能夠證明在曲率流的過程中,曲率爆破發(fā)生的次數(shù)有限,那么流形被分割成有限個子流形,每個子流形最終變成了三維球面。如果這樣,原來流形由有限個球粘合而成,因而是三維球面,這樣就證明了龐加萊猜想。由此可見,對于奇異點的精細分析成為問題的關(guān)鍵。哈密爾頓厘清了大多數(shù)種類奇異點的情況,佩雷爾曼解決了剩余的奇異點種類。同時,佩雷爾曼敏銳地洞察到哈密爾頓的里奇流是所謂熵能量的梯度流,從而將里奇流納入了變分的框架。佩雷爾曼給出了證明的關(guān)鍵思想和主要梗概,證明的細節(jié)被眾多數(shù)學家進一步補充完成。至此,瑟斯頓幾何化猜想被完全證明,龐加萊猜想歷經(jīng)百年探索,終于被徹底解決。
龐加萊猜想帶來的計算技術(shù)
龐加萊猜想本身異常抽象而枯燥:單連通的閉3-流形是三維球面,似乎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但是為了證明龐加萊猜想,人類發(fā)展了瑟斯頓幾何化綱領(lǐng),發(fā)明了哈密爾頓的里奇曲率流,深刻地理解了三維流形的拓撲和幾何,將奇異點的形成過程納入了數(shù)學的視野。這些基礎(chǔ)數(shù)學上的進展,必將引起工程科學和實用技術(shù)領(lǐng)域的“雪崩”。比如,里奇曲率流技術(shù)實際上給出了一種強有力的方法,使得我們可以用曲率來構(gòu)造黎曼度量。
里奇曲率流屬于非線性幾何偏微分方程,里奇流的方法實際上是典型的幾何分析方法,即用偏微分方程的技術(shù)來證明幾何問題。幾何分析由丘成桐先生創(chuàng)立,龐加萊猜想的證明是幾何分析的又一巨大勝利。當年瑟斯頓提倡用相對傳統(tǒng)的拓撲和幾何方法,例如泰西米勒理論和雙曲幾何理論來證明,也有數(shù)學家主張用相對組合的方法來證明,最終還是幾何分析的方法拔得頭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