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可以看到創(chuàng)新工場對人工智能的藍圖,這里可以劃分成五部分,第一是大數(shù)據,第二個感知,我們認為語音和人臉、物體的識別會越做越好,對自然語言的理解在一個領域可以做得很好,但是跨領域還需要更長的時間,還有在傳感器方面,現(xiàn)在都比較貴,但是隨著大量的生產就會變便宜。機器人更多是商業(yè)的應用,而不是家庭的應用,因為機器人實際上離人的期望值還挺遠,但是我們并不是不看好所有家庭機器人,也有一個例外的,比如可以播放音樂增加家庭娛樂性的機器人等等。
中間棕色的是最重要的,就是平臺的形成,我們認為平臺的形成還有幾年。當有平臺時,人工智能就可以普及,應用就可以井噴了,這個還要4到5年。這4到5年非常關鍵,因為在人工智能平臺未形成之前的這段時間,人工智能專家還會有非常獨特的優(yōu)勢,如果我們找到這些專家就有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任何一個好的技術變成一個平臺都需要若干年時間的演化,移動互聯(lián)網如此,人工智能如此。
我們在人工智能方面投了很多公司,我們獨特的優(yōu)勢是我們在中國、美國都有投資。美國的投資非常著重AI的領域,同時中國畢業(yè)的學生對AI興趣非常大,國內外有很多頂尖媒體都報道了我們所投資的公司,例如《紐約時代》、《福布斯》雜志等都已經報道了我們的項目。
文化娛樂
我們第二大投資領域應該是文化娛樂領域。文娛我們看兩個方向。第一是IP,而且是可持續(xù)性的,呈高成長性的那種IP。第二要看用戶的平臺,當然平臺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在創(chuàng)業(yè)第一天就做出一個平臺,這是兩個我們主要看到的方向。
那么在內容方面我們一個專長,過去跟大家介紹的,就是了解95后,我們有一批經理,每天去找新的現(xiàn)象和投資機會,比如當年投美圖秀秀、SNH48,比如說我們投了動漫,是日本最頂尖的,還有我們投了古風,年輕人很喜歡這個,這些可能不見得在座的人都了解,因為95后這一批人真正出生在成長在虛擬世界里面的,他們的思維方式跟我們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