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類是消費能力,購買力、消費等級、累計消費金額、消費頻率等。
第三類是行為偏好,時段、訪問方式、品類偏好、品牌偏好等。訪問的方式、時段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以用于決定采用哪一種方式給用戶推廣告,例如,有些人喜歡晚上訪問網(wǎng)站,或者喜歡看視頻,那我們通過跟視頻網(wǎng)站合作,在視頻中的廣告對這些用戶進行推薦。
第四類是購物偏好,購物時段、偏好品牌等。
第五類是客戶服務,用戶評價等級、退換貨次數(shù)(金額)等,這里包括兩層含義,有些人經(jīng)常退貨或者拒收,有些人買一件東西時會下兩個單,貨到后挑一挑,收一個退一個,對于這兩類用戶的成本是非常大的,通過分析定位這類用戶。電商行業(yè)還有一個概念叫“占單”,比如說iphone7馬上要推出,有可能幾千個庫存剛放出來幾分鐘就沒有了,其中有些是被正常用戶買了,有些可能是被競爭對手戰(zhàn)術性的占住了,還有些是用機器下單給惡意占住了。正常一個訂單,需要24小時之內(nèi)支付的,超過24小時不支付,訂單就取消。如果分析出的這一類用戶,就可以給他們限定10個小時或者半個小時甚至10分鐘不支付就取消訂單。
第六類是業(yè)務場景,用戶DNA和用戶特權(quán)等標簽。前面提到的訂單取消是用戶特權(quán)的一個特例,負向的特權(quán)。對于分析出正向標簽的,貢獻額比較大的用戶,比如國美在線用戶等級從G1到G5,一個G5用戶,有可能就給免郵或者會員生日禮物等特權(qu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