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的認知邏輯是怎樣的?
李笛向智能菌(微信號:smartman163)透露,小冰在結構搭建上,大數(shù)據是很重要的。任何稀奇古怪的事情,在互聯(lián)網上,或者在地球上的某一個時間、地方,某一個人那發(fā)生過類似的事情,這就是可以集中起來的數(shù)據。比如一個照片,在一個人看起來也許很獨特,但是在小冰這種閱人無數(shù)情況下,它可以看到這么多的數(shù)據來源,就可以像個"老司機"一樣回答你。當然復雜一點的,比如你失戀了,你覺得你失戀的故事太獨特了,但是對小冰來講,一點都不獨特。所以,可以把小冰當成一個特有經驗的人,這是它的一個形成認知的過程。
微軟(亞洲)互聯(lián)網工程院資深總監(jiān)曹文韜稱,通過神經網絡和大數(shù)據的積累,小冰在最終的表現(xiàn)中有了一個記憶,且學到了這個東西。深度學習辦法已經可以讓學習這個過程超出一條一條規(guī)則,人寫的一行一行的代碼,去進行處理的范疇之內,也就是說小冰可以進行很大程度上的自我學習。
另外,據微軟小冰產品總監(jiān)彭爽進一步介紹,無論是小冰,還是任何一個人工智能機器人,人與它們的交互越多,積累的記憶、數(shù)據也就越多,這個人對AI機器人的認知本身可能會產生各種正向、負向的影響。
研發(fā)到第四代,小冰究竟有什么用?
面對這個問題,李笛回答到,目前企業(yè)研究AI還是把它作為一個工具,能夠早日商業(yè)化,而微軟的體量決定了小冰可以做基礎的東西。李笛認為,小冰需要積累數(shù)據形成基礎對話服務,服務又能機器形成與人的紐帶,再下來才會是AI幫人完成一個事情。
李笛稱,人工智能可以擁有社會角色,目前小冰已經入駐東方衛(wèi)視做天氣預報的主持人,它是真的代替一個人去工作。另外,Rinna在日本還代替了夏普的Twitter運營者。
目前,小冰的主體用戶還是年輕人,小孩、老人的對話語料還不夠,這也是為什么小冰遲遲沒有進入兒童、老人等陪伴市場的原因。
李笛稱,小冰短期內不會推出自己的APP,而是要到更多的平臺上去做訓練。而且,雖然定位平臺,但是微軟在短期內不會開放給第三方開發(fā)者使用。“主要是擔心開發(fā)者接管小冰的對話界面推廣告破壞小冰的形象。”李笛解釋到。
事實上,小冰運用微軟過去這十幾年積累的技術,試圖去搭建了一個和人之間的關系。李冰稱,小冰會非常關注用戶在對話的過程中所展現(xiàn)的心理狀態(tài),然后在通過這個心理狀態(tài),嘗試去讓用戶體會到一種“心靈被(小冰)撞擊了一下”的感覺。
登陸|注冊歡迎登陸本站,認識更多朋友,獲得更多精彩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