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眼下最受關注的技術非人工智能莫屬,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似乎對此無動于衷,被認為在人工智能領域嚴重落后,除了語音助手Siri,似乎沒有更多作為。但真實情況或許與外界猜測的完全不同,
Backchannel主編Steven Levy
近日走訪了蘋果,發(fā)現這家公司其實先于業(yè)界使用了時髦的深度學習技術,并將其用在了除Siri外的方方面面。閱讀本文你可以迅速了解蘋果哪些產品已被機器學習入侵,為何它能秘密研發(fā)新技術多年,機器學習給其文化和原則帶來了怎樣的挑戰(zhàn),它又是如何與主流業(yè)界“對著干”……
本文編譯自backchannel,由雷鋒網作者張馳,家欣,Jasper共同完成。
一
2014年7月30日,Siri迎來了一次腦部移植。
再三年前,蘋果是第一家將智能助理整合進其操作系統(tǒng)的主流公司。而Siri則是蘋果對一個收購而來的獨立應用的改進,它還在2010年吞下了開發(fā)團隊。對于Siri,最初的評價令人欣喜,但后來的幾個月到幾年中,用戶對它的缺點越來越不耐煩。它常常錯誤理解指令,怎么調整也沒沅改進。
所以在上面提到的那個日期,蘋果將Siri的語音識別移植到了基于神經網絡的系統(tǒng)上。這一服務首先面向美國用戶,并在8月15日推向全球。一些早期技術仍有用,包括隱馬爾可夫模型,但現在系統(tǒng)使用的是機器學習技術,包括DNN(深度神經網絡),卷積神經網絡,長短期記憶單位,封閉復發(fā)性單位(gated recurrent units),以及n-grams等。用戶升級后,Siri雖然看起來還是一樣,但經過了深度學習的加強。
與其它底層改進一樣,由于不愿向競爭者暴露自己,蘋果沒有公布Siri的進展。如果用戶注意到了什么,也只是它犯的錯變少了。蘋果也表示,準確度的改善令人震驚。
Eddy Cue
蘋果互聯(lián)網軟件及服務部高級副總裁Eddy Cue表示,“這次改進的效果如此明顯,以至于進行了重新測試,確保沒人算錯小數點。”
Siri轉變的故事會讓人工智能領域的人皺起眉頭,不是因為神經網絡對系統(tǒng)的提升,而是因為蘋果對技術如此熟練又如此低調。直到最近,雖然蘋果在AI領域加大了招聘力度,也做出了一些高調的收購,但外界還是認為它在最為激烈的AI競爭中稍顯落后。由于蘋果一直守口如瓶,連AI行家也不知道它在機器學習上有何作為。在斯坦福教授人工智能歷史一課的Jerry Kaplan表示,“蘋果不屬于社區(qū)的一分子,就像是AI領域的NSA(美國國家安全局)”。一般認為,如果蘋果的努力與Google和Facebook一樣認真,應該會被外界所知。
艾倫AI研究所的Oren Etzioni表示,“Google、Facebook和微軟有著頂尖的機器學習人才。蘋果確實聘用了一些人,但機器學習的五大領袖中有誰為蘋果工作?蘋果有語音識別技術,但除此之外機器學習還能幫什么忙呢。”
二
然而,就在本月初,蘋果秘密地展示了機器學習在自家產品上的應用。但沒有展示給Oren Etzioni看,而是展示給了我。當天,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了蘋果庫比提諾飛船總部大樓里,在蘋果高管的陪同下,感受了蘋果產品在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上的緊密結合。(高管包括Eddy Cue,副總裁兼市場營銷主管Phil Schiller,以及軟件主管兼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同時在場的還有負責開發(fā)Siri的專家。當我們都就坐以后,他們給我看了寫滿了兩頁紙的機器學習應用,一些是已經投入使用的產品或服務,一些是還在討論中的項目。
如果你是一名iPhone用戶,大概已經受益于機器學習所帶來的用戶體驗的提升。但與直覺相反,機器學習并不僅僅應用于Siri上。識別陌生來電,在解鎖后列出你最常使用的應用,或者在提醒事項中標記了一個約會(但你并沒有將之放入日程表中),以及自動顯示附近標記的酒店,這些在蘋果全面擁抱機器學習及神經網絡后,都能做得更加盡善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