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jù)悉,被寄予厚望的智能機器人將參加2017年的高考,將擁有完全封閉的環(huán)境即“單人間”,并在監(jiān)考老師及公證員的全程監(jiān)督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文科類考試,同時定下目標,將沖擊一類本科院校。
在高考(精品課)進入倒計時之際,一則“機器人將迎戰(zhàn)2017年文科高考”的新聞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就在今年3月,圍棋機器人AlphaGo以4:1的大比分戰(zhàn)勝了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亮瞎”了人類的雙眼,于是這則“機器人拼高考”的消息一出,就有人大呼:高考學子顫抖吧,機器人要來搶一本了!
那機器人要怎么應考呢?高考機器人是不是一定會“碾壓”高考學子,考出高分呢?在高考中考出高分又有什么意義呢?
成都高新區(qū)內,清華大學蘇研院大數(shù)據(jù)中心主任林輝作了一場關于智能機器人參加高考的講座。雖然還沒有名字,但是這臺被寄予厚望的智能機器人將參加2017年的高考。林輝在講座時介紹說,屆時,智能機器人將擁有完全封閉的環(huán)境即“單人間”,并在監(jiān)考老師及公證員的全程監(jiān)督下,和全國的文科考生一樣,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考試,同時定下目標,將沖擊一類本科院校。
這個高考機器人來歷不一般,它屬于我國“863”計劃中的“類人智能項目”。“類人智能項目”由科大訊飛公司牽頭,清華大學、中科院自動化所、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軟件所、南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及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等單位以及其他科研院校和企業(yè),共計超過30家單位共同參與。該項目主要針對大數(shù)據(jù)所帶來的新的技術與挑戰(zhàn),研究相關類腦計算關鍵技術和類人答題系統(tǒng),并希望通過本項目的實施,研制出能夠參加高考并考取大學的智能機器人。
“學霸”是如何煉成的
在大部分人的認知中,機器人由電腦控制,計算能力超群,出人意料的是,高考機器人并沒有選擇需要公式計算的理科,而是將進行文科考試。也就是說,它需要參加的是語文、數(shù)學、外語(課程)和文科綜合的考試,文科綜合則包括政治、歷史和地理三科。為何機器人會舍易就難呢?科大訊飛公司的技術人員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卻解釋說:“因為文科比理科更容易!”
不要誤會,這句話并非輕視文科,而是對于智能機器人來說,想要理解理科題目特別是圖形題目非常難。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歐勇盛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與人類理解問題的思路不同,機器人從讀題到解題的“思路”為:理解題意建立模型解答問題。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智能機器人可以理解作文的題意甚至寫出一篇作文,卻無法突破圖形題讀題的“魔咒”,因為建模的過程太復雜。
即便是選擇了文科,對于智能機器人的開發(fā)人員來說也不是件易事。“我們圍繞語文、數(shù)學、地理和歷史成立了四個攻關組,已經(jīng)進行了非常多的基礎技術研發(fā),弄清了高考試題的路徑。”科大訊飛的技術人員表示。
下一步,高考機器人需要做的就是將高考題型牢牢“記住”,因為每一個科目的考試過程中,機器人完全切斷與外網(wǎng)的連接,由專人將考卷的電子版輸入人工智能程序,機器人依靠自身的人工智能程序進行讀題、解答和答案輸入,答完題的考卷再通過打印機輸出,才算結束考試。
至于語文試卷中的作文題,智能機器人在理解題意建模之后,將會作出一篇“中規(guī)中矩”的作文。“因為機器人沒有情感,它們無法對一件事情產生感動或厭惡的情緒。”歐勇盛解釋說。所以即便是針對某一社會熱點事件的評析,機器人也不會寫出帶有情感傾向的文章。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機器人寫作就是“八股文”。“對于智能機器人來講最難的就是如何寫一篇上下文連貫、邏輯清晰的文章。這就體現(xiàn)了智能機器人理解語義、語境、前后文字間關系的能力。”歐勇盛表示。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比如口語翻譯,我們研發(fā)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能夠達到六級水平,并且在2014年和2015年的國際機器翻譯比賽中都拿到第一名,甚至可以替代教師進行口語評測。”科大訊飛的技術人員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