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現(xiàn)在一說起人工智能的起源,公認是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殊不知還有個前戲:1955年,美國西部計算機聯(lián)合大會(Western Joint Computer Conference)在洛杉磯召開,會中還套了個小會:“學習機討論會”(Session>開聊達特茅斯會議之前,先說六個最相關的人。首先,會議的召集者麥卡錫(John McCarthy)當時是達特茅斯學院的數(shù)學系助理教授。兩年前(1954年)達特茅斯數(shù)學系同時有四位教授退休,這對達特茅斯這樣的小學校真是不可承受之輕。剛上任的年輕系主任克門尼(Kemeny)之前兩年才在普林斯頓邏輯學家丘奇(Church)門下得了邏輯學博士,于是跑到母校求援。這么說起來,克門尼算是圖靈的師弟,他戰(zhàn)時和物理學家費曼一起工作,還一度當過愛因斯坦的數(shù)學助理,后來一頭扎在計算機里,和麥卡錫一起琢磨出了分時系統(tǒng),但他最為人知的工作應該是老少咸宜的編程語言BASIC。現(xiàn)在估計已經沒人知道BASIC語言發(fā)明人曾是LISP語言發(fā)明人的老板。克門尼是天生的官僚,后來位居達特茅斯的校長,美國三里島核電站出事,總統(tǒng)委托他當調查委員會主席,這是后話??碎T尼從母校數(shù)學系帶回了剛畢業(yè)的四位博士前往任教,麥卡錫是其中之一。麥卡錫后來發(fā)明的LISP語言中最重要功能Eval實際就是丘奇的lambda演算,而且他后半生致力于用數(shù)理邏輯把常識形式化,大家由此猜他可能也是丘奇的學生,但其實不是,他壓根學的就不是邏輯。他的老師是失去雙手的代數(shù)拓撲學家所羅門·萊夫謝茨(Lefschetz)。但麥卡錫對邏輯和計算理論一直有強烈興趣,他1948年剛到普林斯頓讀研究生時就認識了馮·諾伊曼,在老馮影響下開始對在計算機上模擬智能發(fā)生興趣。
2006年,會議五十年后,當事人重聚達特茅斯。左起:摩爾,麥卡錫,明斯基,賽弗里奇,所羅門諾夫
會議的另一位有影響力的參加者是明斯基。他也是普林斯頓的數(shù)學博士,和麥卡錫在讀書時就相熟。他的主業(yè)也不是邏輯,盡管他后來寫過計算理論的書,還培養(yǎng)過好幾個計算理論的博士,其中就有圖靈獎獲得者布魯姆(Manual Blum)。布魯姆目前和他老婆(就是實數(shù)計算模型BSS的B)、兒子一家三口都在卡內基梅隆大學任教。明斯基的理論情結和丘奇關系也不大,他的老師塔克(Tucker)是萊夫謝茨的學生,主要搞非線性規(guī)劃和博弈論,多年擔任普林斯頓數(shù)學系主任,是數(shù)學世家,兒子、孫子也都是數(shù)學家。所以按輩分論,麥卡錫還是明斯基的師叔。塔克的另一名出色的學生后來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就是心靈美麗的納什。納什比明斯基小一歲,但比他早四年拿到博士,也算是明斯基的師兄。明斯基的博士論文做的是神經網絡,他在MIT一百五十周年紀念會議上回憶說是馮·諾伊曼和麥卡洛克啟發(fā)他做了神經網絡。有人還找過他麻煩,質疑說神經網絡的研究算數(shù)學嗎,倒是老馮力挺說:現(xiàn)在不算,但很快就得算。倒是明斯基自己后來和神經網絡結下梁子,那段故事見我的《“想啥來啥”和“吃啥補啥”的人工智能之爭》(《東方早報·上海書評》2014年9月28日)。
塞弗里奇被后人提及不多,但他真是人工智能學科的先驅,他在MIT時一直和神經網絡的開創(chuàng)人之一沃倫·麥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一起在維納手下工作,他是維納最喜歡的學生,但從沒讀完博士,維納《控制論》一書的第一個讀者就是塞弗里奇。塞弗里奇是模式識別的奠基人,他也寫了第一個可工作的AI程序。他后來在麻省理工參與領導MAC項目,這個項目后一分為二:MIT計算機科學實驗室和人工智能實驗室,分久必合:現(xiàn)在這倆地方又合并了,變成MIT CSAIL。順便給女讀者添點料:塞弗里奇的爺爺就是英國第二大百貨店塞爾福里奇(Selfridges)的創(chuàng)始人,塞爾福里奇百貨和隔壁的哈羅德百貨支撐著牛津街的零售業(yè),現(xiàn)在大概一半顧客來自中國二線城市。
信息論的創(chuàng)始人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被麥卡錫拉大旗做虎皮也請到會上打醬油。其實麥卡錫和香農的觀點并不一致,平日相處也不睦。香農的碩士、博士論文都是講怎么實現(xiàn)布爾代數(shù),當時MIT校長布什(Bush)親自指導。博士畢業(yè)后他去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曾和數(shù)學家外爾(Weyl)、愛因斯坦、哥德爾等共事,戰(zhàn)爭中,他一直在貝爾實驗室做密碼學的工作,圖靈在1943年曾秘訪美國,和同行交流破解德國密碼的經驗,其間和香農曾有會晤,一起聊過通用圖靈機。戰(zhàn)后香農去英國還回訪過圖靈,一起討論過計算機下棋。香農內向,從沒說過這段往事,直到1982年接受一次采訪時才提起。1950年香農在《科學美國人》發(fā)表過一篇講計算機下棋的文章。香農比其他幾位年長十歲左右,當時已是貝爾實驗室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