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將來,感應器似乎將會變得無處不在。在韓國首都首爾的旁邊,一座名叫松島的智能城市正在建設中,計劃2017年竣工。松島將密布感應器,用于監(jiān)控一切,比如水和能源的使用,垃圾的處理,甚至還可以指導城市交通。
很多可能會覺得,這樣無所不在的監(jiān)督系統(tǒng)讓人感到害怕不安,但具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或其他裝置也可以成為可愛的伴侶,尤其是孤獨的老年人的伴侶。人們已經(jīng)對具有人工智能的裝置產(chǎn)生了某種情感。“我們愛我們的電腦;我們愛我們的手機。這些裝置讓我們感受到了人的氣息,”上月蘋果公司的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在帕洛阿爾托的一個論壇上說。
新影片《機器人與弗蘭克》講述了發(fā)生在不久的將來的故事:一位老人得到了一個機器人,最初他對它極其排斥。但是“慢慢地,兩”人“的關系在悄悄變化、互相影響。”影評網(wǎng)站Film journal.com點評,“自《虎豹小霸王》(ButchCassidyandtheSundanceKid)以來,還沒有那一部影片將男人之間的友誼描繪得如此富有意義且幽默有趣……完美的伙伴關系是這部影片的靈魂。”(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網(wǎng)
并非所有人工智能技術都會帶來幸福結果。除了個人隱私受侵犯的擔憂之外,人工智能還可能導致大批人失業(yè),尤其是對于不需要太多技術的行業(yè)。有一則笑話說,“一座現(xiàn)代化的紡織廠只雇傭一個人和一條狗———人的工作是喂狗。狗讓人遠離機器。”
“我們正在經(jīng)歷的所謂的‘不創(chuàng)造新工作的經(jīng)濟復蘇’就是機器智能提高的結果,這些新誕生的公司從一開始就不需要人類工人,”未來學家薩福說。Facebook已經(jīng)成長為一家資產(chǎn)數(shù)十億的公司,但卻只有幾十個雇員,早幾年,對于這樣規(guī)模的公司是無法想象的。另一位未來學家托馬斯·弗雷預言,到2030年,超過20億個工作將會消失———但他又補充說,新技術將為那些有能力的人創(chuàng)造眾多新的工作。
分析者已經(jīng)注意到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對于高技術和高學歷人才,還有那些低級的服務性工作比如廚師、美容師、家政助理或保安的需求依然強勁。但在制造行業(yè),藍領工人不斷被機器人取代。亞馬遜網(wǎng)站最近購買了用機器人承擔倉庫內搬運工作的K ivaSystem s,大幅減少了對人工的需要。
人工智能同樣開始侵入非制造業(yè)領域。《與機器賽跑》一書作者埃里克·布林約爾松和安德魯·麥克菲說,“人工智能革命對于白領工作的威脅正如機械化革命對于藍領工作。”律師們可以用智能程序取代助手研究案件?!陡2妓埂冯s志用一款叫N arrativeScience的智能軟件代替記者撰寫關于公司盈利的報道。稅務籌劃軟件和旅行網(wǎng)站也代替了從前人做的工作。從銀行、航空公司到有線電視公司,眾多企業(yè)都將它們大部分的客戶服務工作交給了自動服務亭或語音識別系統(tǒng)。薩福說,“當我們等待機器聰明到能夠與我們進行長時間有意義對話的時候,機器已經(jīng)聰明到能夠消滅或搶走人類的工作。”
我們不得不承認人工智能已經(jīng)長足進展,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實在是了不起。讓人難以置信,”人工智能專家林賽說,“它(好奇號)絕對代表了智慧。”在地球上除了人類沒有其他生物能夠做到它所做的。但是與此同時,“不同于人類宇航員,它并不理解自己在干什么。”
機器最終能否出現(xiàn)真正類似人類的智慧,包括自我意識(在科幻影片《2001:太空漫游》中,計算機霍爾的自我意識覺醒最終導致它“精神”崩潰。)“我認為,我們已經(jīng)通過了圖林測試,只是還不知道而已。”佛羅里達人與機器認知研究所的高級科學家帕特·海耶斯不久前在接受英國《電信報》采訪時說。想一想,他說,在1950年,當圖靈提出他的測試方法時,任何人與Siri對話都會大吃一驚,“他們絕對無法想象自己是在和機器對話。”
但也有人認為,人工智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依然將處于原始階段。“常識并不那么尋常。它需要相當程度的對世界的了解,”iR obot的安格爾說,“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和人類互動的機器人。但它們距離近似人類水平的智能還很遙遠。這個距離不是5年,不是10年。而是非常非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