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達集團的智能化紡紗解決方案,使錠用工減少到10至15人,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空間站機械臂智能化
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中,空間站機械臂在軌智能捕獲與操控,無疑最吸引眼球,也令人振奮。
空間站機械臂是實現(xiàn)我國空間站組裝建造、航天器捕獲、輔助航天員出艙活動、維修維護、載荷照料等空間智能操作的核心裝備,是我國目前智能程度最高、規(guī)模與技術難度最大、系統(tǒng)最復雜的空間智能制造系統(tǒng)。該機械臂全長10米,并可擴展到15米的多機械臂串聯(lián)應用,突破了爬行操作、大柔性高精度控制、實時動力學等核心技術,全部核心部件實現(xiàn)國產化,負載自重比、操控精度等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通過空間站機械臂研制,形成了四項空間機器人國家標準,引領了空間智能裝備的“中國制造”之路,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
另外,我國智能化車間建設上也有顯著進步。江蘇南通中遠川崎的船舶制造智能化車間,將工業(yè)機器人應用和自動化生產線改造進行融合,在離散型生產方式中獲得了確保安全質量、自我糾錯,產品建造周期縮短10%至15%,生產效率方面提高15%以上,運營成本降低10%至15%,產品不良品率降低5%以上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