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人臉、虹膜,生物識別成為近年的熱點技術,數(shù)據(jù)顯示,過去幾年,我國生物識別市場年均增速超過了60%,2015年生物識別市場規(guī)模突破了百億元大關,業(yè)界預計到2020年,生物識別市場規(guī)模將突破3000億元,生物識別市場前景看好。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發(fā)展與市場的擴張,生物識別產業(yè)正蓬勃發(fā)展。
指紋識別缺貨噩夢不會再出現(xiàn)
被蘋果手機iPhone5s開始,指紋識別手機才進入到一個全新的體驗:消費者感覺到指紋識別遠比輸入密碼認證更安全、快捷與方便,眾多家芯片公司將指紋識別芯片作為一個新的市場機遇,快速地開發(fā)出可以用于手機上的指紋識別模塊,并期待可以在平板、可穿戴市場,有更廣泛的使用場景與目標。
目前指紋識別芯片主流的有蘋果Authen Tec、Synaptics、FPC,他們占據(jù)了最早的市場。國內芯片廠商匯頂、敦泰、思立微、邁瑞微、比亞迪,也紛紛推出了新的產品,以瞄準安卓智能手機市場。臺灣地區(qū)的神盾(EgisTec)、茂丞科技(J-Metrics),模組廠家光寶、致伸等,也將推出指紋識別的模塊,加入到指紋識別市場的競爭。
茂丞科技營銷副總王士銘透露,目前茂丞科技提供以半導體電容式的指紋傳感器及獨立指紋模塊。指紋傳感器包括滑動式及按壓式,采集指紋影像的分辨率可達508DPI(DotsPerInch)。計2016年到第四季可達每月50萬片100萬片的產能。
深圳比亞迪微電子日前發(fā)布了適用于手機正面的指紋識別芯片BF6611A和BF6621A。這兩款指紋識別芯片是比亞迪專門針對Android需求而設計的,其芯片面積為目前國內最小尺寸3.8mm*8.8mm,相比其他廠商要小33.6%,而芯片有效指紋檢測面積相比其他卻要大到29.2%,這使得模組尺寸更小,模組最小厚度僅1.0mm,更加適用于窄下邊界(高屏占比)手機的應用。而其集成菜單鍵和返回鍵的功能特點,更是簡化了模組的加工復雜性。兩款芯片的區(qū)別主要是:BF6611A采用的是“晶圓級封裝+蓋板”的模組方案,而BF6621A采取的是“塑封+涂層”的模組方案。
“適用于手機背面的指紋識別芯片BF6631A,芯片面積小,為10.4mm*10.4mm,模組尺寸小,模組最小厚度為1.25mm,但芯片有效指紋檢測面積足夠大,特別適用于盲觸的應用環(huán)境,其拒識率<1/100,誤識率<1/200,000,更是遠遠優(yōu)于行業(yè)水平。”比亞迪微電子事業(yè)部總經(jīng)理陳剛表示。目前比亞迪微電子的指紋識別芯片的備貨更是高達到每月5KK。
預計2016年內一直困擾智能手機指紋模塊的良率與產能問題,即使是在目前多款新安卓手機還會采用指紋識別模塊的情況下,也會有望很快解決。
對于智能手機上指紋識別的市場前景,茂丞科技王士銘預測到2018年,除蘋果手機外外會有一半以上的智能機搭載指紋功能,在全球的市場規(guī)??蛇_8億支左右,對中國市場而言,至少可達5億支的市場規(guī)模。最終指紋將會成為大部分智能機的標準功能。
“人臉識別”搶先虹膜識別一步
在門禁與登陸之外,生物識別在支付方面也在2016年得到了快速的推廣。微信已經(jīng)授權華為手機Mate7用戶可以用指紋識別,代替密碼輸入。我國自主研發(fā)的首臺ATM機通過驗收,這也是全球首臺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ATM機。它將與銀行、公安等系統(tǒng)聯(lián)網(wǎng),持卡人只能從自己的銀行卡中取款,他人銀行卡,即使知道密碼也不能取錢。人臉識別如此快速地應用到ATM金融支付上,其速度之快,反而讓業(yè)界擔心。畢竟人臉相雙指紋來說,會隨時間發(fā)生較大的變化,或是整容化妝后,連親人甚至親媽都不認識的情況。據(jù)了解,已經(jīng)有不少業(yè)界專家,都在微博上公開表示了對“刷臉支付”安全性的擔憂。
但是,人眼的虹膜識別技術,相比刷臉的人臉識別技術,理論上更加科學可靠。虹膜是位于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huán)狀區(qū)域,在近紅外光下呈現(xiàn)出豐富的紋理,如斑點、條紋、細絲、冠狀、隱窩等。
虹膜識別技術通過對比虹膜圖像特征之間的相似性來確定人們的身份,其核心步驟是使用模式識別、圖像處理等方法對人眼睛的虹膜特征進行描述、匹配和分類,從而實現(xiàn)自動的人員身份認證。虹膜識別技術可以劃分為虹膜圖像獲取、虹膜圖像預處理和虹膜圖像特征提取和比對等三大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