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他們走的是非常互聯(lián)網化的過程,但他們仍是工業(yè)時代最成熟的產業(yè),工業(yè)化邏輯是深入骨髓的,過去幾年,他們并沒有開始在互聯(lián)網平臺,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體驗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是由智能家電開始的。
新的靈感來自于智能家居產品。比如,最近上市的一個做攝像機的公司GOPRO。它生產專業(yè)的數碼攝像機——但不同的是,這一次,它第一天就是一個在線互動產品。在一個傳統(tǒng)領域里面,第一天開始,從互聯(lián)網服務切入,它上傳攝像機拍攝內容最容易,它的社區(qū)也是最活躍的(youtube里最活躍的頻道)。GOPRO的CEO說,視頻分享看似是一個體驗最差的領域,但它是用軟硬件結合的方式,真正做到一個互聯(lián)網體驗的產品:一個非常簡單的APP+照像機,七天的視頻內容免費,再長的存儲就收費——內容云存儲。先把體驗搬到網上,再做到社區(qū)的環(huán)節(jié)。
總之我認為,傳統(tǒng)家電的互聯(lián)網化,最終還是會輸給互聯(lián)網平臺上全新產生的智能家居產品。
在線廣告體系,也是這樣的例子——廣告變成一個可變成本,它的轉化價值是可以評估的。
Marketing這件事,包括1)品牌branding,2)sales marketing(銷售導向的,這部分的ROI是非常清楚的,甚至是可以剔除流量水份的。)
那么,現(xiàn)在要討論的是,如何能夠實現(xiàn)branding和sales markting的雙重效率。一條路是SNS;另外一條路,也是阿里正在研討的一種方式,就是嘗試用大數據的方式,來找到美譽度的ROI:從幾百個用戶行為的指標,來推出品牌滯后的一個受影響程度。這是我們在研究的一個方向,如果實現(xiàn)了,這可能會為高端傳媒尋找一種出路。
小結:
互聯(lián)網對傳統(tǒng)產業(yè)的五個沖擊:對廣告模式、零售渠道、物流行業(yè)、柔性化生產、以及對整個供應鏈的再造。
============
四、關于C2B模式:
C2B——用戶提出需要,調度整個供應鏈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快速應對。
電商第一個階段,淘寶在最前端,形成了商家跟用戶非常好的互動。第二個階段,就是要實現(xiàn)怎么樣給用戶提供產品設計的建議。
傳統(tǒng)服裝企業(yè),新品發(fā)布的提前運作周期,要三個月。但淘品牌,兩三年前就能做到一周上新。淘品牌的做法:小批量生產、快速上新——收集用戶的認可度——決定哪個新品可以進行更大批量的生產。
為傳統(tǒng)企業(yè)配套的供應鏈周轉都特別長,此外傳統(tǒng)的生產線都是大批量和小品種——開工一次,基本的訂量必須有保證的。所以這一批創(chuàng)新的淘品牌,最大的困難是沒有大廠家為他們服務,他們只能找手工作坊,數量和質量都是問題。所以淘寶在過去三年,真正努力的,是上游的廠家跟淘寶品牌商之間的合作?,F(xiàn)在已經出現(xiàn)了一批可以提供柔性生產服務的制造企業(yè):小成本,多批次,小批量的生產。幫助賣家實現(xiàn)“多款少量”——100款,每單50件。接下來,根據用戶反饋,確定最受歡迎的產品,再進入大批量的生產——這時候的需要,是快速補單,比如1單補5萬件。你補單的速度要足夠快,才能抓住市場。
形成足夠的正循環(huán)之后,未來,越來越多的供應鏈合作伙伴被拉進來,這個過程,其實是C2B的壓力會一步步地往上游傳遞,最終沒準會上升到棉花種植。
這不再是一個廠家說了算,也不再是一個廠家通過控制供應鏈來壓縮成本、提升效率,而是更強調和依靠上下游快速協(xié)同。
提問:用戶有時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C2B怎么做?用戶反饋真的可以有效指導產品的走向嗎?
回答:首先,社區(qū)的種子用戶非常重要。以小米為例,發(fā)燒友是意見領袖,他們的意見先反饋至產品,然后用這款產品再去影響更多的用戶。C2B的模式,也可以采用到所有的數字娛樂和傳媒產品——用戶體驗先行,反饋需求,然后形成立體的社區(qū)。
其次,為什么這個時代大家也非常講“設計師”,這其實是指——非常講究對社會的洞察力,我把它叫做“體感”。一個成功的產品,往往有一個有洞察力的設計師。與此同時,這個公司的CEO有可能是首席產品體驗官(或者回到社區(qū),CEO必須是這個部落的精神領袖)。這兩方面的DNA都要好,要匹配好。洞察力在這個時代,也變成了非常稀缺的商品:在最佳的時間打中最大的那個需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