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信息創(chuàng)新辦公室項目經理邁克爾·沃克認為,攻擊者可以花幾個月甚至是幾年時間來制造黑客,但是防御者必須理解一點:黑客攻擊以及反擊黑客往往只是幾分鐘的事情。
如今,人工智能成了黑客的終結者。美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在今年8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網絡挑戰(zhàn)賽中,由總部設于匹茲堡的梅痕程序團隊贏得了這場比賽。
據沃克介紹,獲得第二名的團隊艾克桑德拉在二進制代碼中發(fā)現(xiàn)了一款新型攻擊,并弄清了其運作原理。他們將這款攻擊放到網絡上,打破了對手吉摩系統(tǒng)的防御。吉摩檢測出了漏洞,并通過提供一個補丁修復了系統(tǒng),結束了攻擊,該過程僅僅用了15分鐘。
讓癱瘓病人重獲觸覺
醫(yī)療一直是人工智能被寄予厚望的應用領域。目前日本、美國等國家的很多研究項目,尤其是輔助、護理機器人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有些產品已經開始商業(yè)應用。
近日,美國研究人員又宣布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他們通過思維控制的機械臂及植入大腦的芯片,幫助癱瘓病人恢復了觸覺。
據匹茲堡醫(yī)科大學物理治療與康復學院邁克爾·博寧博士介紹,醫(yī)生將兩個小電子芯片植入到科普蘭的大腦中,一個放在他大腦感覺控制皮層,一個放在大腦運動控制皮層。
在之前的試驗中,科普蘭可以用自己的思維來控制機械臂。更令人興奮的是,當研究人員觸摸機械手臂的時候,科普蘭竟然感覺到了。科技創(chuàng)新使癱瘓病人科普蘭恢復了觸覺。
但這項研究仍然面臨一些挑戰(zhàn),如研發(fā)一種能長久使用的電池,以便病人能夠一直感受并控制機械手臂,這需要對人工智能進行不斷研究。
此外,人工智能還能夠有效對付膿毒癥。作為一種并發(fā)癥,膿毒癥患者如果治療及時可以很快治愈,但如果長時間沒有診斷出來,患者會出現(xiàn)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助理教授薩里亞設計了一款名為“目標實時預警系統(tǒng)”的人工智能,通過這款人工智能搜索電子病例的數(shù)據,可以幫助醫(yī)生提前24小時診斷出膿毒癥。
此外,這款診斷系統(tǒng)還可以診斷出糖尿并高血壓等癥狀。
登陸|注冊歡迎登陸本站,認識更多朋友,獲得更多精彩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