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TechCrunch
澳大利亞的物理學家大概想提早退休,所以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工智能,只要稍加管理,就可以運行、甚至改善復雜的物理學實驗。研究的目的是讓人類科學家們可以專注在高層次的問題以及研究設(shè)計,讓繁瑣勞累的實驗操作交給機器人實驗助理去搞定。
AI進行的實驗是制造玻色-愛因斯坦冷凝物,一種超冷氣體,該實驗過程在2001年獲得三項諾貝爾物理獎。實驗需要使用定向輻射,將一組原子減速到幾乎靜止,產(chǎn)生各種有趣的效果。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團隊將氣體溫度降低到1微開爾文——相當于只比絕對零度高了百萬分之一度——然后將實驗交給了AI。AI的任務是弄清楚如何使用鐳射、控制其他參數(shù),從而最好地將原子溫度降低至幾百納米開爾文。AI重復了幾十遍操作,發(fā)現(xiàn)了越來越多高效的實驗方法。
Paul Wigley(左)與Michael Hush(右)共同帶領(lǐng)實驗團隊。圖片來源:TechCrunch。
波色-愛因斯坦冷凝物有很多奇特、有趣的特性,對于能量波動有極強的敏感度,使之在其他實驗和測量中有很高的價值。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敏感度,要制造和維持這種冷凝物也非常之難。AI可以同時監(jiān)測許多參數(shù),快速調(diào)整過程,所使用的方法不一定能為人類所理解,但是其結(jié)果是非常有效的。
實驗結(jié)果:冷凝物可以更快地制造,可以在更多情況下制造,并且以更大的量制造。更別提,AI不用吃飯、睡覺或者休假去旅游。
“這比請一個物理學家到處跟著你跑更加劃算。”實驗領(lǐng)導人之一Michael Hush說,他來自新南威爾士大學。“你可以做一個好用的設(shè)備,來測量你車后可以承載的重力,人工智能可以不斷調(diào)試、自我修正。”
當然,這項AI在其設(shè)計方面是非常具體、有針對性的,沒法直接用來解決其他問題。要實現(xiàn)更加靈活的自動化,物理學家們還得依靠那種每個學校都有的通用萬能研究工具,這種工具通常簡稱為“研究生”。
via TechCrunch
登陸|注冊歡迎登陸本站,認識更多朋友,獲得更多精彩內(nèi)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