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推出英特爾實感技術SDK。提供了更多API,包括姿態(tài)識別、人臉跟蹤、3D掃描、場景感知,還有SLAM,并且真正實現了跨平臺操作,為縱深相機提供開源的驅動程序,支持Linux、Android、OSX和Winows。這些跨平臺的API也為機器人操作系統(tǒng)ROS提供了交互界面,對于未來機器人的開發(fā)有重要意義。
第三,把實感技術放入無人機平臺(Aero Drone Board)。這塊主板的中間有個100針的接口,可以通過上面的FPGA對它進行再編程、再優(yōu)化。而主板的外圍設備支持包括SSD存儲、LTE通訊網絡、RealSense視覺。它運轉Yocto Linux軟件,可以和大量商用的飛行控制器連接。
另外,圍繞實感技術周邊,只有「鈕扣」大小的計算模塊Curie、輕便型移動網絡設備平臺Atom、適應物聯網(IOT)和可穿戴設備的芯片Edison、以及云計算技術FreeD都將成為英特爾為機器人、無人機帶來感知的重要輔助力量。
計算模塊Curie
相較于可用于機器學習的昂貴一體化芯片,英特爾的實感技術頗具親民之意,更多的還是聚焦于正奮戰(zhàn)在一線的機器人、無人機開發(fā)者們,上述諸項舉措也將伴隨英特爾針對中國創(chuàng)客的「創(chuàng)客爆米花」計劃在中國落地。
2015年以來,英特爾一直力圖擺脫對于PC、服務器的過度依賴,通過強大的研發(fā)能力,在多個領域尋求突破。比如在物聯網方面就有不小的進展,根據2015年第四季度的財報,物聯網部門第四財季營收為6.25億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5.91億美元。
而在當下最火熱的人工智能領域,以硬件擅長的英特爾選擇提供計算能力和感知能力,這既是對原有業(yè)務的延續(xù)和補充(畢竟,芯片還是該公司的支撐業(yè)務之一),也是英特爾最熟悉的商業(yè)模式。從新一代計算芯片到新一代視覺感知,英特爾為人工智能布下的這兩個棋子,未來將帶來多大的產業(yè)影響力,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登陸|注冊歡迎登陸本站,認識更多朋友,獲得更多精彩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