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案例,現在我們在中國國內使用,有一些公司有氣罐,這些氣罐他們提供給客戶使用,但是氣罐的狀態(tài),經常到沒有的時候他們會說我的氣罐沒有氣了,需要你們來更換,這個時候有一些流程,這個時候氣罐公司派人處理這些事情?,F在把這些事情也都做成了用物聯(lián)網管理起來,每個氣罐都有監(jiān)控設備,氣罐公司會有統(tǒng)一的管理系統(tǒng),當氣不足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動更換氣罐。把原來花費很多人力、物力的事情,現在由生產方來控制這個環(huán)節(jié)。
除了剛才的兩個例子,在其他方面我可能還會介紹兩個應用方面。其中一個就是人臉識別,這個實際上是我們通過終端設備對生物信息進行抓取,然后來進行一些處理之后,產生一些附加的價值。我們NEC是在人臉識別有30多年的積累,人臉識別國內有很多公司在做,但是它的觀點點一個是精度要高,在幾百萬中圖片中準確地抓取一個人;第二個是速度,要很快地把有特征的這個人抓取出來。我們在全球有一個評測,這些年來都是第一名,這是一個比較權威的機構來做的。這個我們用在物聯(lián)網的哪里呢?人臉識別有便攜式的,有固定式的,我們在海關、通關系統(tǒng)有很多的使用,當海關到了香港的時候,這時候用的都是識別系統(tǒng)自動進行的,我們可以對牌照、司機進行比對,然后來通過。包括香港機場和澳門機場的海關,身份識別系統(tǒng)現在都是用的NEC的人臉識別系統(tǒng)來做的,這樣就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通關時間。原來可能有很多海關人員進行檢查,現在如果用自動通關的話會很快,單位時間內可以通過很多人。
另外一個物聯(lián)網的應用,我們知道北京,包括中國的空氣是越來越差,尤其PM2.5的值,今天可能還稍微好一點,但前兩天經常會爆表。這時候我們如果用物聯(lián)網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能夠去反應這個問題的嚴重程度,能夠找到源頭來處理,這是我們這幾年來做的研究的一個重點之一。我們對這個空氣要進行實施一個監(jiān)控,通過固定的測試檢測站的數據,還有一些移動設備,哪些車在不同地方跑,他們也會搜集不同的數據,運動之中的數據,把這些數據都搜集上來以后,報給處理中心,向監(jiān)管相關的人報告,哪些地方會出現霧霾,或者這個霧霾的原因是什么,對數據進行分析。這個也是包括我們用運營商的網絡,不管用3G還是4G進行搜集、處理。
我們現在可以做到網格化的處理,能夠縮小到1公里的范圍之內,所有的都進行網格化的監(jiān)測,對最近的,最實時的空氣數據進行一個檢測。除了監(jiān)測實時數據之外,我們還可以預測空氣往哪方面發(fā)展,今天上午PM2.5可能是100,但是今天下午可能會更好或者更差,我們會有一個預測,就根據它的一個是對歷史數據的分析,還有一個對附近周圍空氣的分析,根據天氣預報的分析,對空氣質量進行一個預測,也是我們做的一個方向。
另外我們能夠找到污染源到底在哪里,因為我們對整個城市,比如說北京我們進行了網格化的分析,這個城市中的哪個點空氣質量最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為這個地方有工地在施工,還是因為這個地方有人去燒一些污染物質,造成了空氣不好,這些都可以進行污染源的分析,給環(huán)保和政府機關提供一些數據,這就是我們相關的設備,這個設備比較便攜,比較小跟專業(yè)級的環(huán)境檢測站的設備價格更低,但是功能是很類似的。我們有一個數據對比,跟環(huán)保部門的數據對比,能夠達到完全符合的相似度。
在家里、學校也有一些應用,比如說學校之中也有很多空氣需要新風系統(tǒng),因為原來的空調,包括現在有好多凈化器只是對屋里的空氣進行凈化,但是如果有新風進行循環(huán),這個可能也是我們現在在做的一些事情。
上面是我講到的在物聯(lián)網方面的應用,我們總的感覺,不管是AR、VR,還是最近說的AI,實際上大家都是對原始的大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然后大家更好的應用,實際上它的基礎應該是一個物聯(lián)網一些不同的應用。我們NEC作為一個為企業(yè)提供主要服務的公司,我們在物聯(lián)網對企業(yè)的應用上現在有很多的探索,并且除了這個平臺之外,包括相關的服務,我們都提供了很多服務給企業(yè),把物聯(lián)網的數據真正給應用起來,從服務上面去發(fā)展,我們可能覺得是物聯(lián)網發(fā)展的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