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后續(xù)的服務為用戶帶來收益并不是所有的智能硬件都能做到的,再說廠商辛辛苦苦投入生產發(fā)貨出來之后也沒那么多閑錢,因此這個簡單暴力的方式對于傳統(tǒng)智能硬件廠商并沒有被廣泛的玩起來。倒是智能家居的廠商們在這點上占據了先天的優(yōu)勢,智能家居身為家中的一個器件,必定為消費者經常使用,而一些電器的后續(xù)的服務也成為消費者是否給其好評的重要部分。
在物聯網智庫第13期的微信公開課上,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溫江濤教授在提到行業(yè)之間技術問題的隔閡時講到:“隔行如隔山,我們如何去懂其它傳感器的數據?如何讓大家(傳感器們)愿意和其他傳感器聊天交換信息?我的理論是,需要虛擬貨幣。想象一下。我是一個傳感器。我在某個時刻有大家都需要的信息。比如一個眼福報警器,在著火的大樓里。但是,我的帶寬和處理能力,存儲能力有限。那好,你一個服務器需要我的數據,你能不能幫我處理一些數據,我就不處理了??梢允‰?,幫你得到更多的數據,你幫我處理。只有這樣的機制建立了,才能讓這個網絡的普遍的數據交換成為可能。需要的是一個定價的機制(市場),一個虛擬貨幣。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公司有自己的盈利模式,不一而足。”溫江濤教授提到的虛擬貨幣激勵方式也同樣是一種對服務價值的體現,同比而論,當這個定價的機制應用到智能家居的服務市場,通過消費者使用服務換取虛擬貨幣的形式將會如何發(fā)展?
赫馬智能近期就用這種方式將智能家居擺到臺面上玩起來了,不過送的是真金白銀。其新產品赫馬Air智能空調插座以“會賺錢的空調”為賣點還在淘寶的火熱眾籌中。這個之前致力于智能插座和廚房煙感報警器插座的智能家居公司,向前邁了狠狠的一大步:用戶使用的每度谷電都會補貼0.15元(掃盲:一天24小時劃分成兩個時間段,把8:00-22:00共14小時稱為峰段,執(zhí)行峰電價為0.56元/kWh;22:00-次日8:00共10個小時稱為谷段),這樣按照赫馬智能的規(guī)則每個月用戶最多能領到20元真金白銀人民幣。
不過這樣為用戶發(fā)錢,赫馬做谷電補貼的活動目的是什么呢?首先是為了鼓勵用戶錯峰用電。說的小了是省電費,根本目的是節(jié)能和環(huán)保。赫馬最初的方案就是家庭能源管家,希望通過調整用戶側的負荷來適應電網負荷,從而減少供電設備的建設投入,優(yōu)化電力資源配置。另外赫馬較私心的一點是,想通過這個方式回饋用戶,在大多數商家選擇花錢打廣告的時候,赫馬選擇在每個用戶身上做投資。雖然分配到每個用戶身上來說并不是大錢,但確實體現了身為一個智能家居廠商滿滿的誠意,也讓客戶感受到了赫馬智能服務的價值。這個智能插座自動學習主人開閉空調的時間分析主人行為,在為用戶提供智能服務的同時給用戶補貼返錢。此時此刻,還要什么自行車呢?
總歸,市場玩的越熱鬧,消費者的福利越來越多,這個市場才不會疲軟。嘗試任何新鮮事物都需要一個試水的過程,無論結果如何,我們敬佩那些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即將邁向補貼之戰(zhàn)的當下,做好用戶滿意的產品,穩(wěn)定方向堅持打拼,想清楚自己做的事情,才能在這個圈子里健康的生存下去。而消費者們,圍坐臺前體驗新生活的方式,用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大家培育的這個逐漸壯大的智能家居生態(tài)圈,順帶著能賺點小錢,就很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