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構建數據基礎設施時,我們必須考慮一些重要的問題:隱私究竟意味著什么?哪些
數據可以被合理出售獲取利潤,哪些數據又應當為社會公益而提供給所有人?在我們盡量最大化釋放數據價值的同時,我們如何減少數字鴻溝?
◆ ◆ ◆
2.數據所有權如何塑造我們的未來
數據作為政務的核心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希臘邁錫尼文明時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100年),書記員就以一種今天我們稱之為“線性文字B”的文字記錄下政務數據。在當時,這些數據由國家掌控,只有極少人可以接觸到。
而隨著科技和社會習慣的轉變,我們收集、保存和分享數據的方式也變得更加多樣。。
我們如今還是有目的性地通過問卷和人口普查之類的方式來收集數據,但有些數據則是作為公共服務和私營服務的副產品而被創(chuàng)建的。在一個數字化的時代,所有的產品和服務都能產生對某些人有用的數據。
而和我們的實體基礎設施一樣,重要的數據也通常由不同的群體所有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