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特性的方式就是讓人們使用它。當用戶使用特性時密切地關注用戶的評價。你甚至可以在任務結束后立馬要求補充性評價,這時特性在用戶的頭腦還印象深刻。
訪談可以告訴你的
對于我們的品牌討論,我們想要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何使用一個網(wǎng)站能夠建立對該網(wǎng)站的印象,以及他們對品牌承諾(brand promise)的預期。換句話說,我們對單獨頁面的設計不敢興趣——我們已經(jīng)在用戶測試中研究過——但我們想知道用戶在使用它之后會有什么想法。這個時候就最好通過詢問的方式來獲知了。
如果你想知道用戶的一般態(tài)度或他們對某個問題的看法,訪談也是很有用的。當你獲得這一信息后,你就應該設計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產(chǎn)品特性(并測試這些特性的原型設計,以保證你的做法是正確的)。
關鍵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method)在這些探索性的訪談中非常有用:要求用戶回憶他們遇到非常嚴重的問題或者狀況異常良好的特定事例。通常,這些極端事件在用戶的頭腦中更加生動,能夠告訴你一些細節(jié)幫助你想到有用的產(chǎn)品特性。
(相反,如果你詢問用戶他們通常如何完成一個任務,他們常常會描述一個理想的工作流程,而省略了真實使用過程中的許多瑕疵和偏離,不管是在家里還是辦公室。好的應用工作流程(good application workflow)的一個決定因素就是避免理想化的情境,并依據(jù)用戶實際使用的方式設計。)
警惕詢問效應(Query Effect)
無論你什么時候詢問用戶的看法,你都要警惕詢問效應:人們能夠編造對任何事物的看法;如果你問他們,他們就會這么做。因此你可以要求用戶詳細地(at great length)評價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即便這些事情在他們放下他們自己的設備后再也不會想到。
因為“用戶不喜歡這樣”或者“用戶要求這樣”而做出巨大的設計改變是危險的。如果你問一些重要的(leading)問題或讓回答者產(chǎn)生壓力,他們可能會編造一些絲毫(in the slightest)不能反映他們真實喜好看法。
比如,如果你詢問用戶關于視覺設計的問題,你肯定會得到關于色彩的評價,即使這些對用戶來說并不特別重要。另一方面,當用戶在使用網(wǎng)站時如果聽到他們自發(fā)地提到色彩,那這肯定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比如(say),想這樣的評論”Wow,氖藍色真?zhèn)劬?#8221;,或者更積極一點的陳述比如”佛青色讓人舒服、放松”。)
方法整合:資料三角測定(Data Triangulation)
訪談是對其他可用性方法的很好補充。如果你只能使用一種方法,我一般會推薦用戶測試。但為什么要將自己局限于一種方法呢?每種方法只需要幾天的工作量,所以你可以在最小化預算的條件下綜合使用多種方法。
讓我們回到促使我寫這個專欄的例子上:我們最近關于網(wǎng)站反應時間的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你想某個頁面加載、表單處理(forms handling)或者AJAX部件操作的最佳速度,你必須觀察用戶完成與這些設計相關的典型任務。如果有東西反應太慢,你會記錄下用戶變得不耐煩、易忘并最終離開網(wǎng)站。但是如果你幾周后詢問他們,他們不會明確地(specifically)知道是哪個界面元素反應太慢;他們也不會回憶起構成他們注意力持續(xù)時間(attention span)的秒數(shù)。相反,如果你想知道反應緩慢(sluggish)或迅速(snappy)的網(wǎng)站的品牌影響(我們目前的研究問題),那么訪談則是合適的。對于這種高階的問題,你會想知道是什么造成用戶在使用網(wǎng)站這么久之后仍在腦海中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每種方法都有它的優(yōu)點和缺點。利用每一種方法的優(yōu)點而不只是利用一種方法能讓你獲得更豐富的認識。同樣,利用一系列其他方法來補充每一種方法,你能夠對研究發(fā)現(xiàn)完成三角測定,并防止錯誤的結果(misleading outcomes)。
譯者: 舒小曼 原作者:Jakob Nielsen
更多詳細信息,請您微信關注“計算網(wǎng)”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