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食品可以數據化生產,還有什么不能?大數據的邊界被擴大了,主角未必是網絡公司?,F在有,但是我們用的是其他詞,我出來之前還有一個北航版,激光金屬熔化精密制造,就是把金屬粉打飛機部件,高度復雜,3D打印這個詞很俗,但是現在就是這個意思,物質變數據,數據變物質,這是巨大的互聯網公司應該徹底把邊界打開,在制造成本降低后,大規(guī)模推廣仍然需要依托互聯網進行。比如說我們散會,或者將來有一個服務在這,你拿你的iPhone定一個魚香肉絲,你家里的打印機就給你打,你回家就吃。傳統零售業(yè)會消失嗎?
大數據雛形的第二個例子,一家名為氣侯公司的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每天都會對美國境內超過100萬個地點,未來兩年的天氣情況進行超過1萬次的模擬。隨后該公司將根系結構和土壤孔隙度的相關數據,與模擬結果相結合,為成千上萬的農民提供農作物保險。這是一個全新的商業(yè)模式,他把一桶或者切塊的,粗礦式的商業(yè)保險個性化了,同時他利用了人、社會、自然三種數據。他需要利用自然的、商業(yè)的、個人的、公共的數據,他租房亞馬遜的公共云,他自己估算自己建一套是800萬的開支,對剛創(chuàng)業(yè)的公司肯定是公共云更核算,這就代表了大數據未來的方向,包括操作、產業(yè)生態(tài)、商業(yè)模式和創(chuàng)新的空間,我個人最喜歡的是這個,肉的那個東西稍微有定聳人聽聞,弄得再像你敢吃嗎?
第三個例子,美國南加大教授成功地在26小時內使用龍門吊式專業(yè)3D打印機打出一所可以居住的獨立住宅,包括水電管線和內外部基本裝修。房屋強度是傳統方式的8倍,建造成本是傳統方式的60%。既然房屋可以數據建造,還有什么不能?我們聽說空客2015年要全面打印出一架飛機,現在空客上12%內部的零件是打印出來的,這已經是現實,不是未來的。遠距離個性化設計,無數參考模型,所見即所得。你完全可以進行個性化服務,降低建筑業(yè)專業(yè)門檻,特別是老板頭疼的打破工會的壟斷。這是第三個例證。
我希望大家討論大數據的時候,不要就我們已經干過的,或者被外界認為互聯網業(yè)或者電信業(yè)應該干的事約束,我就管他叫做大數據時代。這個數據下一個可能是貨幣,再往下可能是具體化的商品,貨幣是一次抽象,沒有什么東西是不可數據化的?,F在人們努力,世界正在以更高的速度變成數字化的地球,古代的宗教說萬物有靈論。現在我們修改一下叫做,萬物有數據。
我知道這次與會者名單上有很多都是投資的,我扇忽一下,2013年是大數據時代元年。2015年左右大數據必有大創(chuàng)新出現,2020年前后必有大成功公司上市。忽悠完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