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迷航》里的一艘星際飛船利用牽引光束拖拽一艘更小的飛船??茖W家已經公開一種與這部科幻巨制類似的牽引光束原型機。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已經成功研制出可用于醫(yī)學檢測的牽引光束。研究人員表示,盡管光處理技術自從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存在,但這是首次利用光束把物體引向光源,只不做這是在微觀水平上實現(xiàn)的。
《星際迷航》和其他影片中顯示,牽引光束是一種利用光束牽引飛船和其他大型物體的方法。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和捷克斯洛伐克科學儀器研究所(ISI)的科研組表示,他們制成的激光已經能讓漂在水里的小球體移動。改變光的偏振方式,可以改變球體移動的方向。他們還發(fā)現(xiàn),在特定大小時,這些球體在移動期間會自動整整齊齊地排成一行,在光的影響下跳躍前進。這種技術有望促使更加有效的醫(yī)療檢測方法誕生,例如血樣檢查。通常情況下,當物質和光接觸時,固體物質會被光束推開,并被光子流帶走。
約翰尼斯-開普勒在觀察遠離太陽的彗尾時,首次確定這種輻射力。近幾年研究人員已經意識到,雖然大部分光學領域都是這種情況,但是在這種力發(fā)生逆轉時,也存在一個參數(shù)空間。由圣安德魯斯大學醫(yī)學院的托馬斯-西斯馬博士和科學儀器研究所的奧托-比爾佐伯哈迪博士及帕維爾-澤馬恩科教授負責的這個科研組稱,他們現(xiàn)在已經證實有關這一概念的第一項試驗完成,并證實它在生物醫(yī)學光子學以及其他學科有很多應用途徑。該科研組發(fā)射激光,令其穿過透鏡,然后利用一面鏡子把光束反射回來。反射光對入射光產生干擾。
與此同時,科學家讓聚苯乙烯球懸浮在水里,位于激光束必經之路上。光束促使小球垂直排成一排,任何拉力或者推力會導致小球向左或者向右移動。西斯馬說:“由于光學和聲學粒子處理存在相似之處,因此我們期望這個概念將會成為光子學領域以外的學科的未來研究的靈感來源。”澤馬恩科說:“整個科研組已經用很多年研究光釋放的粒子的不同結構。在這種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下我們的研究成果能夠得到普遍認可,這令我感到很驕傲,我希望進行更多新實驗,看到更多新應用。這是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過去10年間,光線分級(optical fractionation)一直被認為是光學處理技術最有希望的一種生物醫(yī)學應用途徑,它能夠分揀出巨大分子、細胞器官或者細胞。科學家確定,在特定環(huán)境下——在這項試驗中是物體被牽引光束的力場束縛住,固體物質會重新排列,形成的新結構會令光束變得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