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 Ingram,來自創(chuàng)業(yè)公司X.ai的人工智能個人助理,說起話來和真人簡直一模一樣。公司設計它去預約會議、發(fā)日程安排郵件,搞定這些繁瑣的事務。如果機器人可以進入你的日歷,在郵件中被你抄送,為什么不能讓它代你完成這些事情?自從2014年Amy登場以來,用戶高度贊揚了它“和人一樣的語調“和“良好的口才”。“就這項任務而言,實際上它比人做得更好。”一個測試用戶在推特上說。但是大部分人不了解的是,這不完全是“人工”智能:幾乎每一封郵件后面,都是一個真實的人類——例如24歲的Willie Calvin。
Calvin去年10月辭職,之前在X.ai做過AI訓練員,他這就是Amy從不出毛病的原因之一,從不讓人察覺出它是機器人。公司將Amy宣傳為可以“神奇地預約會議”的人工智能個人助理,Amy的軟件的確能掃描電子郵件,通??梢圆碌?ldquo;明天”的意思是周二。但是要獨立完成下一步,系統還沒有做好準備。許多前AI訓練員說,最近,僅僅是幾個月前,訓練員會在Amy生成自動回復之前,查看收件箱內幾乎所有郵件的部分內容——來評估Amy猜測用戶說了什么。公司一位發(fā)言人說,該項服務仍有訓練員確認郵件中“非常主要”的信息,為了讓系統可以提升。
Calvin從芝加哥大學公共政策專業(yè)畢業(yè)幾個月后,在2014年12月加入了X.ai。他想象自己年薪 $45,000的工作,可能部分是產品開發(fā),部分是審核代碼之類的。他說在面試過程中,他被要求寫一個一頁紙的文章,闡述為何自動化對工作和員工來說是好的。X.ai拒絕就具體的招聘流程發(fā)表評論。
Calvin對于能參與科技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產品開發(fā)過程感到很嗨,但是開始工作以后,他發(fā)現工作關于產品的部分從來沒有實現?,F實是,Calvin說他有時候在電腦面前一坐就是12個小時,按規(guī)則點擊和標亮詞句。“要不是非常無聊,要不就是非常沮喪。“他說。”同樣一件事情一遍一遍地進行,我們無法提供一個個體所需要的,這是一個沮喪案例。”管理AI訓練員的Kristal Bergfield說工作已經隨著時間有所改變,包括了需要努力的工作。“我們在建造一個前所未有的事物,”她說,“這是一個非常志向遠大的東西,我們這兒工作的人也是同樣。”
玩轉自動化的誘惑很大
有一些公司雇傭了假裝是“假裝是人類的機器人”的人類(注:這不是一個病句)。在過去的兩年里,各個公司推出了可以做任何事的管家(Magic、Facebook的M、GoButler);購物助理(Operator、Mezi);和電子郵件助理(X.ai,Clara),這些是比較突出的例子。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希望,所需的人類越少越好。人工很貴。人工不能規(guī)?;H斯み€得買醫(yī)療保險。但是就目前來說,這些公司還是得靠人,躲在幕后點點鼠標,讓觀眾覺得像魔法一樣。
圖:X.ai的宣傳材料。圖片來源X.ai。
左圖:“約咖啡。”
“Michael你好,昨天與你聊得很高興。你有時間見面嗎,今天晚點時候、明天或者下周?我通常下午1點以后都有時間。John。“
右圖:“回復:約咖啡。“
“John你好,我很樂意下周見面。請和Amy聯系(已抄送)預定個時間。期待見面。Michael。”
玩轉自動化的誘惑很大。人類協助的人工智能是“現在最火熱的領域,”Navid Hadzaad說,他創(chuàng)立了機器人與人合作的管家服務GoButler。在過去的兩年,這個領域內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一共募集了至少五千萬美元的風投資金。但是,各種策略不同的公司,都使用相同的、模糊的營銷語言,而且不怎么透露運營細節(jié)。
去年夏天,Facebook發(fā)布了M,一個住在Messenger中的活潑的個人助理,從此吹響了人類協助型AI的號角。但是與Facebook的全自動商業(yè)化的Messenger機器人不同,M的AI產生的所有回應都是經過審核的,如有需要還經過編輯,然后由幾十個合同商團隊發(fā)出,公司說,他們在社交媒體巨頭的Menlo Park園區(qū)以外工作。在這以外,關于M的細節(jié)很少:Facebook不透露這些合同商的工作時長,也不說他們需要多頻繁地修改M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