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即將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生命形式,這個事件不僅是進化取得突破的標志,也有可能威脅到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存。
“歡迎光臨機器人幼兒園,” Pieter Abbeel 一邊說著,一邊打開 Robot Learning Lab 的大門。位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北邊一棟嶄新建筑 7 樓的這座實驗室實際上挺亂的:自行車就往墻邊靠著,雜亂無章的小隔間里面呆著十幾個研究生,白板上寫著一般人看不懂的公式。38 歲的 Abbeel 是個身形瘦長的家伙,他下身穿一條牛仔褲,上面是一件寬松的 T 恤。2000年,他從比利時來到美國,在斯坦福攻讀計算機博士?,F(xiàn)在,在理解教會機器人智能思考所面臨的挑戰(zhàn)方面,他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專家之一。但是首先,他得教會它們 “思考”。“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把這兒叫做幼兒園,” 他開玩笑道。他把我介紹給 Brett ,這個 6 英尺高的人形機器人是曾經(jīng)著名現(xiàn)已破產(chǎn)的硅谷機器人制造商 Willow Garage 的產(chǎn)品。幾年前實驗室把 Brett 弄了過來用作實驗。Brett 的意思是 “用來干完沉悶任務(wù)的伯克利機器人(Berkeley robot for the elimination of tedious tasks)”,這個外表友善的創(chuàng)造物頭扁扁的,用攝像頭充當?shù)难劬Ω舻眠h遠的,身材矮矮胖胖,跟人一樣它也有手有腳,握爪就是它的手,輪子就是它的腳?,F(xiàn)在 Brett 已經(jīng)下班,站在實驗室中央,它身旁是另一個還沒上電的神秘安詳?shù)臋C器人。附近的地板上有一箱玩具,里面有木錘、塑料玩具飛機、還有一堆樂高積木,這是 Abbeel 和他的學生對 Brett 的教學道具。不過 Brett 只是實驗室眾多機器人當中的一員而已。在另一個隔間,一張椅子背面的吊帶上懸著一個 18 英寸高的機器人。在地下室下面還有一個工業(yè)機器人,它每天都要在一個相當于機器人沙盒的東西里面玩幾個小時,為的只是想看看它能教自己什么東西。街對面的另一間實驗室里,一個手術(shù)機器人正在學習如何縫合人的肉體,與此同時,一位研究生正在教無人機如何聰明地躲開物體。“我們不希望無人機撞到東西從天上掉下來,” Abbeel 說:“所以我們正在教它們學會看東西。”
一直以來,可編程工業(yè)機器人執(zhí)行的都是特定任務(wù):移動機械臂到左邊 6 英尺,抓起模塊,然后轉(zhuǎn)到右邊,把模塊插進 PC 印刷電路版。然后每小時重復這個動作 300 次。這些機械動作的機器在聰明程度上跟除草機無異。不過最近幾年,機器學習(能夠粗略模仿人類大腦并且讓機器自學東西的算法)的突破讓機器識別語音和視覺模式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Abbeel 的目標是培養(yǎng)機器人具備一般智力—一種理解世界的辦法,從而讓機器人可以自主學習完成任務(wù)。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機器人甚至還沒有 2 歲小孩的學習能力,” 他說。比方說 Brett 已經(jīng)學會了做一些簡單任務(wù),像打繩結(jié)或疊衣服。但是一些人類很容易就能完成的事情,如認出桌上揉成一團的織物實際上是毛巾,對于機器人來說卻特別困難,這部分是因為機器人缺乏常識,之前沒有過疊毛巾的經(jīng)驗記憶,最重要的是,沒有毛巾的概念。它看到的只是一團顏色。
為了規(guī)避這一問題,在一盒兒童心理學磁帶的啟發(fā)下,Abbeel 創(chuàng)造了一種通過不斷調(diào)整方法來完成任務(wù)的自學法?,F(xiàn)在,當 Brett 整理衣物時,它也在做類似的事情:它會用抓手拿起毛巾,試著感覺一下它的形狀,試試看怎么去折疊它??雌饋砗茉际前?,的確是。但你再想想:機器人這可是在學疊毛巾埃
這一切科學怪人式的東西看起來有點令人毛骨悚然。智能機器能夠執(zhí)行的任務(wù)的復雜性正在以指數(shù)的速度增長。這最終會帶我們?nèi)ハ蚝畏??如果機器人自己能學會跌毛巾,是不是有朝一日也能做飯、做手術(shù)甚至發(fā)動戰(zhàn)爭?人工智能也許能夠很好地幫助解決人類面臨的最復雜問題,如治療癌癥,治理氣候變化等,但在近期內(nèi)它可能也會插手監(jiān)視、侵犯隱私,不知疲倦地進行電話營銷。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正在顯現(xiàn):有朝一日機器會不會替自己著想?會不會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甚至表現(xiàn)出情感?沒人知道答案。智能機器的崛起跟任何其他技術(shù)革命都不一樣,因為它最終危及的是人性的問題—我們有可能創(chuàng)造即將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生命形式,這種生命形式不僅是進化的突破,也可能會威脅到我們作為物種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