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眾多新興的技術如無人機、VR/AR都可參與到物聯網,這個龐大的生態(tài)中。例如無人機已經被用于農業(yè)和建筑業(yè)等,一些農場已經使用無人機來監(jiān)測作物健康,而建筑業(yè)則使用無人機檢查建筑質量及進度;而VR/AR也已應用到城市規(guī)劃、醫(yī)療領域。

小結:我國對物聯網行業(yè)進行戰(zhàn)略布局的企業(yè)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類:
電商行業(yè):阿里巴巴、京東;
互聯網企業(yè):騰訊、百度、360、樂視等;
家電巨頭:海爾、美的、格力、TCL等;
手機平臺:華為、小米、聯想、魅族、中興、酷派等。
三、未來,物聯網是個什么樣子
1990年,施樂公司發(fā)明的網絡可樂販售機拉開了人類追夢物聯網的序幕。1999年,麻省理工學院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技術時,提出了在計算機互聯網上,利用射頻識別技術、無線數據通信技術等,構造一個實現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實物互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物聯網)的設想,物聯網的概念由此正式誕生。

在利用傳感技術,通過網絡操控設備的過程中,人們漸漸發(fā)現了物聯網的價值。比如預裝多個應用的汽車是物聯網;能夠允許你用語言命令控制播放音樂、查閱信息的智能設備是物聯網;戴在手腕上的健身跟蹤設備是物聯網;自己躲避障礙物的污染飛機是物聯網。它即將,甚至已經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娛樂和旅行方式,甚至改變全球政府及企業(yè)之間的交互。
可以預見的是,企業(yè)是物聯網解決方法的最大應用實體: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率;開拓新市場或開發(fā)新產品。而隨著諸如人工智能、語音/圖像識別、通信等新技術的深化與整合,人與“物”間的溝通將更加順暢,更好的為人服務。
這個未來,將是每個人所構想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