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年前深藍(Deep Blue)在國際象棋中擊敗卡斯帕羅夫(Garry Kasparov),該事件就被人們譽為機器智能最權威的證明。谷歌的AlphaGo已經在圍棋比賽中以四勝一負贏得了韓國棋手李世石,更表明了這些年來人工智能的迅猛進步。機器終會比人類更聰明的預言即將到來,但我們似乎并沒有真正理解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的影響。
事實上,我們執(zhí)著于對人工智能的一些嚴重的、甚至是危險的誤解。去年年底,SpaceX公司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警告說,人工智能會統(tǒng)治世界。此話一出,引發(fā)了對人工智能或譴責或支持的激烈爭論。對于這樣一個重大的未來事件,關于它是否會發(fā)生,或是以何種形式發(fā)生,各方持巨大的分歧。而當我們考慮到人工智能會帶來巨大的利益的同時,也可能出現(xiàn)風險,這一點尤其令人擔憂。不同于其他任何的人類發(fā)明,人工智能具有重塑人類的潛力,但它也可能摧毀我們。
很難知道該相信什么。但借助于計算科學家,神經科學家,和人工智能理論家的創(chuàng)舉,我們可以逐漸了解關于人工智能更清晰的圖景。下面是關于人工智能最常見的誤解和虛傳。
誤解一:“我們永遠不會創(chuàng)造出類似人類智慧的人工智能。”

現(xiàn)實:我們已經在一些游戲領域,如象棋與圍棋、股市交易和談話等創(chuàng)造出可以與人類智慧匹敵、甚至超過人類的計算機。 而背后驅動的計算機和算法只會越來越好;因此,計算機趕超其他人類活動,將只是個時間問題。
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加里·馬庫斯(Gary Marcus)說,在人工智能領域工作的“幾乎每個人”都認為,機器將最終會替代我們自己。支持者和懷疑論者之間的唯一真正的區(qū)別只是時間框架問題。像Ray Kurzweil等未來學家認為機器替代人類可能會在幾十年發(fā)生,也有人說,它可能需要幾個世紀。
當懷疑論者說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或是生物大腦有一些內在的獨特之處時,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我們的大腦是生物機器,但歸根到底它們仍然是機器;他們在現(xiàn)實世界中存在,按照物理學的基本規(guī)律運行。沒有什么是不可知的。
誤解二:“人工智能將有自覺意識”

現(xiàn)實:關于機器智能的一個共同的假設是,它是自覺的有意識的,也就是說,它會像人類一樣思考。更重要的是,像微軟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保羅·艾倫的批評者認為,我們還沒有實現(xiàn)人工普遍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即能夠執(zhí)行任何一項人類能夠進行的智能任務,因為我們缺乏關于意識的完整科學理論知識體系。但倫敦帝國大學認知機器人專家默里·沙納漢(Murray Shanahan)指出,我們應該避免混淆這兩個概念。
意識無疑是一個有趣和重要的主題,但我不相信意識是匹敵人類水平的人工智能必要的部分,”他告訴Gizmodo。 “或者,更準確地說,我們用意識這個詞,是為了表明一些心理和認知的屬性,而這在人類中是緊密相連互有重合的”。
我們完全可以想像一個非常聰明的機器,缺乏一個或多個這種屬性。最后,我們可以建立一個非常聰明的,但沒有自我意識的,不能主觀或有意識地體驗世界的人工智能。沙納漢說,將智慧和意識同時融合在一臺機器里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們不應該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即智慧和意識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只是因為一臺機器通過圖靈測試從而證實計算機和人類在智能上無區(qū)別,并不意味著它是有意識的。對我們來說,先進的人工智能可能會導致機器看起來是意識的假象,但是在自我自覺方面,它并不比一塊巖石或計算器更能感知自我意識。
誤解三:"我們不應該害怕人工智能。“
事實:今年一月,facebook創(chuàng)始人Mark Zuckerberg說我們不應害怕人工智能,他說這將會為世界創(chuàng)造很多令人驚異的好東西。他只對了一半。我們安然享受人工智能所能創(chuàng)造的巨大的好處:從無人駕駛汽車到新藥的制造, 然而我們卻無法保證所有通過人工智能所實現(xiàn)的將會是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