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的一個清晨,當普里斯頓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像平常一樣向納什道早安時,納什回答說:“我看見你的女兒今天又上了電視。”從來沒有聽到過納什說話的戴森仍然記得當時的震驚之情,他說:“我覺得最奇妙的還是這個緩慢的蘇醒,漸漸地他就越來越清醒,還沒有任何人曾經(jīng)像他這樣清醒過來。”納什的蘇醒似乎是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榮獲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1994年,他和其他兩位博弈論學家約翰·C·海薩尼和萊因哈德·澤爾騰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當瑞典國王宣布年度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獲得者是約翰納什時,數(shù)學圈里的許多人驚嘆的是:原來納什還活著。
在電影《美麗心靈》中,納什在接受諾獎時發(fā)表演講感謝妻子艾麗西亞對他的照顧。但事實上,或許是考慮到病情不穩(wěn),納什并未獲邀發(fā)表演說。不過納什后來曾在普林斯頓一場小型聚會上發(fā)表簡短講話,據(jù)納薩爾回憶,要點大概有三:一是希望獲得諾獎能夠提升他的信用額度,因為他非常想要一張信用卡;二是他希望此次獎項是自己獨攬,而非與人共享,因為他迫切需要那筆獎金;三是他因博弈論得獎,而自己覺得博弈論跟超弦理論一樣本質(zhì)是高度智力的課題,不過現(xiàn)實中的實用性并不大。他用充滿疑惑的語氣說出這番話,為的是讓這個話題聽上去很有趣。
因車禍與妻子同時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