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采集
可穿戴設備可以想象成另外的觸角,把人(或人周邊的環(huán)境)與計算機網絡(大腦)連接起來了,所以數據采集是可穿戴式設備基本功之一。如何采集到數據,并靈活運用起來是可穿戴設備主要考慮的問題之一。提供相應的低功耗傳感器框架,并把數據方便地派發(fā)到其他的組件(算法,云端)是這類操作系統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從以上的分析,可穿戴設備操作系統應該具備以下的一些特征:
提供良好的功耗管理,不僅僅包括硬件也應該包括應用的功耗管理;
不局限于屏幕的人機交互方式(屏幕可能僅是提供信息的輔助手段之一);
有效的采集周邊數據,并派發(fā)到其他組件(算法軟件、手機或云端);
便利的聯網能力及交互格式。
智能將主要體現在數據上面,可以是第三方定義的算法,也可以是自行進行的算法緯度小調整,而后送到(不同的)計算大腦中,是大腦的一個個觸角。
關于智能手表,再多說兩句。最近Apple Watch已經發(fā)布了,各種體驗滿天飛,其中最被吐槽的還是它的一天18小時的新設定,這也暴露出目前硬件上當前技術的短板。如果我們向后展望3年、5年,誰也不知道到時的具體情況,也許是電池技術的長足長進,也許是芯片及外圍硬件功耗的進一步探低。64位,8核芯片要出現在手表上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手表應該不會是一個計算見長的設備。值得關注的是,ARM新發(fā)布的Cortex-M7核心,在200MHz/300MHz時,Coremark分數已經達到了1000/1500的分值,這已經可以媲美Cortex-A8的性能了,但它具備非常好的低功耗特性。
作者介紹:熊譜翔(@午夜熊),RT-Thread創(chuàng)始人,現RT-Thread內核維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