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光技術與生物芯片大有可為
英特爾研究院在光技術方面擁有出色的研究人員、豐富的光技術研究材料和算法,由此可以在工藝上利用不同的材料從事各種光相關的研究。在下一階段,英特爾研究院會將現有技術與英特爾在光研究方面的優(yōu)勢融合,在物理和材料方面進行突破,發(fā)展下一代感知技術。以前武俠小說里經常出現的情節(jié)“用筷子檢驗食物是否有毒”,未來也有可能實現。王文漢說道:“將來可能是讓筷子發(fā)出光來,用這個光掃描一下食物就會報告‘這個是地溝油炒出來的,這個不能吃’。這些感知技術將來可以用于食品安全、空氣安全,例如空氣里面到底有哪些成份,不光是PM2.5或PM10.0,其中所包含的各種物質都可以通過光的技術來識別。”
談及新興的生物芯片,王文漢表示,與半導體不同,生物芯片研究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實際上,半導體技術在其中可以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因為光靠生物技術是不夠的,一定要依靠半導體技術把信號放大,快速地把信息提取并處理。生物研究與半導體研究現在合作得非常緊密,英特爾研究院也有一支團隊在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王文漢認為,生物芯片領域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去創(chuàng)新和突破,未來將帶來很大的機會。
·談摩爾定律:瓶頸總能化解
針對業(yè)界認為摩爾定律正在逐漸放慢的說法,王文漢回應道:“在我從事這個行業(yè)的二、三十年里,業(yè)界經常預測摩爾定律會遇到困難,但是事實證明,總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為這個產業(yè)的發(fā)展空間巨大,而且英特爾擁有不計其數的優(yōu)秀研究人員從事研發(fā)工作,所以每次摩爾定律遇到瓶頸時總能化解。”
王文漢介紹到,2014年英特爾將生產14納米芯片,但是在研發(fā)層面,10納米、7納米都已經在進行中。10納米已經不是問題,7納米也已經可以看得到成果了,甚至5納米研發(fā)也正在著手進行。“至少可以預見的都不是問題,”王文漢對此信心十足。
技術已經不是問題,接下來英特爾需要解決的只剩下成本問題。“就像買一塊地毯,針腳紋理越是細密,做工就越是復雜,成本就越高,”王文漢說道,“英特爾一直努力降低產品成本,因為我們希望讓偉大的高科技變成人人都負擔的起的產品,成本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英特爾擁有出色的研發(fā)團隊,所有問題總會迎刃而解。”
第2頁:物聯(lián)網可穿戴以科技改善生活
2014年04月09日ZOL/ZDNET深圳后續(xù)報道:在深圳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DF)上,英特爾副總裁、英特爾研究院(全球)董事總經理王文漢接受了媒體采訪,介紹了英特爾研究院如何以個性化連接技術推動新的數字社會發(fā)展,展示了英特爾研究院廣泛的研究計劃,以及英特爾研究院致力于物聯(lián)網、可穿戴等新興市場的決心。
·個性化與聯(lián)網是兩大趨勢
英特爾公司一直奉行以先進技術改善、改變人類生活,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在這其中,英特爾研究院也承擔著相應角色,其職責就是將技術做得多彩多姿,把先進的技術變得讓人類能夠廣泛地使用和享用。
王文漢說道:“我們要利用這些技術讓世間的事物通過網絡相連接,從而個性化地改善我們的生活。其中,信息安全、低功耗和高效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這些都達到才能讓用戶擁有良好的體驗。”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英特爾研究院從事了很多研究項目來美化人類的生活,除了研究計算、通信與存儲技術,英特爾研究院還進行了許多大數據及物聯(lián)網方面的研究。
現在,大量設備正在產生越來越多的數據,今年一年產生的數據將會是從人類文明到2013年的總和。英特爾研究院正在研究通過相關技術使得全世界的專業(yè)服務器可以互相連通,讓不同領域通力合作,如天氣、交通、醫(yī)療等。王文漢介紹道:“我們希望將不同領域的專家召集起來,將‘一事通’變?yōu)?lsquo;萬事通’。比如,將來旅游的時候,用戶可以將相關的氣候、交通等數據下載下來,出行就十分方便了。在這樣的世界里,一個機器就是一個諸葛亮。”
物聯(lián)網領域,英特爾相繼推出了Quark系列處理器和Edison計算平臺。有了這些低功耗的研究成果,用戶可以實現很多的事情。比如一個小小的杯子,可以把它跟互聯(lián)網相連,用戶能夠在收到信息或郵件時,根據杯子的顏色提示判斷發(fā)送者并決定是否回復。再比如智能的溫奶器可用在有嬰兒的家庭,當嬰兒感覺餓了快要哭的時候,溫奶器就會自動感應到嬰兒情緒的變化,收到來自感應器的信息后就會自動加熱牛奶。王文漢表示,如果把整個環(huán)境里所有的物品都相互連通,將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深刻影響,并且極大改善人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