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FID智能技術的概念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lification)是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無線射頻識別屬于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它是由RFID標簽、閱讀器以及天線構成,其中RFID標簽是由天線和芯片構成,每個芯片都有相應的識別條碼,包含的信息可以自行設定。具體工作原理是通過無線電射頻信號對目標以及對象進行自動識別然后獲取相關數據,對于一些高速運轉的物體也有較高的識別效果而且還能夠同時識別多個標箍,操作方便快捷應用前景廣泛,目前在創(chuàng)庫管理、供應鏈自動管理、防偽識別、醫(yī)療以及自動化生產等多個領域都涉及到RFID智能技術的應用。
RFlD智能技術不需要在識別目標或者對象之間建立任何機械設備或者光學接觸,即整個過程無須人工干預,在一些環(huán)境比較惡劣不適合人工操作的情況下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根據這一點,RFID智能技術逐漸被廣泛應用在工業(yè)自動化領域,在生產制造和裝配領域可以利用RFID實現自動化生產線的可視化管理以及生產過程的控制。
2.RFID智能技術在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的應用
目前,生產制造業(yè)的自動化水平逐漸提高,生產線的集中控制程度越來越密集,作為企業(yè)的管理層需要在第一時問了解生產線的運行狀況,所以在這里引人RFID智能技術對生產線進行可視化管理、生產線檢測以及產品監(jiān)測。
2.1生產線的可視化管理
利用RFID智能技術進行可視化管理的系統主要由生產流水線、RFID數據采集系統、制造產品、工位以及兩個同定的RFID讀識器這幾大部分構成。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

圖1 RRID工作原理圖
由罔可知讀識器通過天線發(fā)送出一定頻率的射頻信號,當標箍進入磁場時產生感應電流從而獲得能力。向讀識器發(fā)送出自身編碼信息,經過采集、解碼后將數據信息傳輸到計算機進行分析處理。利用這個原理,產品在生產流水線上移動,到達工位后工人取下該產品進行零配件組裝,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生產品都加上RFID標簽,等到工人裝配完成后再放回流水線進行下一道工序。帶有RFID標簽的產品在流水線上運轉的過程中,先后通過系統固定的兩個RFID讀識器,機器閱讀產品標簽上的信息然后將其傳輸到總控制系統,操作人員可以通過系統顯示的數據米判斷產品在生產流水線運轉的狀況以及成品的制造情況。
2.2生產線監(jiān)測
通過RHD智能技術還可以通過產品在流水線上的工位進行監(jiān)測,來反映生產線超時以及壓貨的現象。并以此為依據判斷流水線的工作狀態(tài)是否良好。在進行工位超時監(jiān)測時,需要對產品在工位上停留的最大時間Tmax進行設定,產品經過兩個讀識器的時間間隔是相同的并且都等于Tmax,一旦產品經過讀識器1,但并未在規(guī)定時間經過讀識器2,系統會根據初始設定進行報警提示。產品工位的停留時間為T(讀識器2)一T(讀識器1),如果計算結果小于Tmax,則說明產品在工位上停留的時間屬于正常范圍;如果計算結果大于Tmax,則說明生產品已經出現超時現象。
進行工位壓貨的監(jiān)測時,首先需要對產品在工位上的最大堆積量進行設定。并且在相同的時間間隔內經過兩個讀識器的產品數量相同都為Nmax,然后運用同樣的監(jiān)測原理對產品在工位上的堆積量進行判斷,具體的計算公式為N(讀識器2)一N(讀識器1),如果計算結果小于Nmax,則說明產品在生長流水線上正常運轉;如果計算結果大于Nmax。則說明產品出現過量堆積現象,生產流水線存在異常,此時系統會根據初始設定情況進行報警提示。
2.3產品監(jiān)測
產品監(jiān)測是通過RFID智能技術對產品標箍進行識別。獲取相應的數據信息,并進一步判斷該產品在生產流水線的位置以及相應的工序完成狀況。
具體的監(jiān)測流程包括:首先設定產品在生產流水線上經過的中所有工序N并且按照工位進行排序(123...n),然后在根據產品的完成狀態(tài)設計一個二進制代碼,即產品完成代碼為1,未完成代碼為0,將代碼編入RFID標簽每完成一個工序相應的更換代碼;當產晶在生產流水線上運轉時,通過同定好的讀識器讀取RFID標簽的信息,系統根據數據顯示產品完成狀況,以及所在的工序,操作人員以此確定出已經完成的工序和正在完成的工序。并最終實現生產過程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