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人類大腦的相似之處
視覺體驗也是人類訓練計算機視覺的方法。神經(jīng)網(wǎng)絡識圖的方式,與電腦“看到的”具體圖像相比,前者可能對回答之前的問題更有幫助。也就是,Google 工程師最初希望探索的到底是什么。
“我們實際上始終會‘看到’并沒有的東西,”紐約大學心理學家 Jeffrey Guss 這樣說道,他的研究課題是在一些毒蘑菇中出現(xiàn)的致幻物質如何幫助癌癥患者進行治療。“我們的視覺皮層——而不是我們的眼部——專門用于捕捉可識別的模式?? 去觀察我們眼睛提供的信息。有許多心理學試驗表明,我們經(jīng)??吹狡谕吹降氖挛镆约氨皇虑案嬷獙⒖吹降氖挛?,而不是真正存在的事物。”
盡管致幻體驗常常和嗑藥文化聯(lián)系起來,但人們的確會穩(wěn)定地出現(xiàn)奇異的視覺體驗,即便是他們在沒有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已故的神經(jīng)科學家 Oliver Sacks 在他的作品《幻覺》一書中指出,這種體驗要比許多人所意識到的更普遍。“在其他一些文化中,幻覺被認為是來自上帝或繆思的饋贈,但是當代社會在公眾當中卻有一種不詳?shù)暮x,在醫(yī)學上也是,往往被認為是嚴重精神或神經(jīng)疾病的征兆,”他在 2012 年發(fā)布在《紐約時報》的文章中這樣寫道,“對許多人來說,擁有幻覺是一個恐怖的秘密——有數(shù)百萬人——他們從不提起,也很難承認,但這并沒有什么不尋常。”
在人類的大腦中,詭異的圖像感知與眼部、頭部和其他狀況有一定聯(lián)系:比如偏頭痛、發(fā)熱和痙攣等。在計算機的腦中,類似的圖案表明,人工智能要比他們看上去更像人類。Google 的“盜夢風格”對人類來說好像服藥后的致幻體驗一樣,這個事實說明我們的大腦機能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深層次中”與電腦神經(jīng)網(wǎng)絡有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