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微軟紛紛投入可穿戴設備領域后,英特爾也準備進軍物聯網領域,擁抱可穿戴設備。據可靠消息,英特爾已經收購了智能手表制造商Basis,預計花費了1億美元或1.5億美元的費用。在今年年初的CES展會上,英特爾也展示出了多款可穿戴設備。作為智能終端的下一個熱點,隨著移動互聯網基礎條件的不斷成熟,未來智能穿戴的應用將更加廣闊。而隨著4G時代的來臨,智能穿戴有望在更多的領域實現應用,這將給智能終端產業(yè)鏈注入更多的題材。

行業(yè)現狀科技巨頭紛紛搶灘
智能穿戴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fā)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眼鏡、手套、手表、服飾及鞋等。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技術進步和高性能低功耗處理芯片的推出等,部分穿戴式設備已經從概念走向商用。谷歌、蘋果、微軟、索尼、奧林巴斯等諸多科技公司也都開始在這個全新領域的深入探索。
比如,GoPro攝像機,記錄你所看到的一切;Nike+的運動鞋,留存你出訪的行程;Fitbit和JawboneUP,計量你每天走路的步數,監(jiān)測你的睡眠情況;Kolibree牙刷,記錄你的刷牙習慣,并為你的刷牙方式評分;CloudRing智能項鏈,傳輸生活數據記錄你的身體機能,還可提醒狀態(tài)調整,作出健康趨勢分析。
在2014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智能穿戴可謂是無處不在,包括智能手表、智能眼鏡、智能腕帶和智能頭盔等。
目前谷歌、蘋果、三星、英特爾、索尼等都競相涌入智能穿戴設備。國內,百度、盛大、映趣、中興、華為、聯想、小米等企業(yè),也紛紛宣布其可穿戴硬件研發(fā)、上市計劃。
穿戴式智能設備時代的來臨意味著人的智能化延伸,通過這些設備,人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與自身的信息,能夠在計算機、網絡甚至其他人的輔助下更為高效率的處理信息,能夠實現更為無縫的交流。應用領域可以分為兩大類,即自我量化與體外進化。
在自我量化領域,最為常見的即為兩大應用細分領域,一是運動健身戶外領域,另一個即是醫(yī)療保健領域。在體外進化領域,這類可穿戴式智能設備能夠協助用戶實現信息感知與處理能力的提升,其應用領域極為廣闊,從休閑娛樂、信息交流到行業(yè)應用,用戶均能通過擁有多樣化的傳感、處理、連接、顯示功能的智能穿戴來實現自身技能的增強或創(chuàng)新。主要的參與者為高科技廠商中的創(chuàng)新者以及學術機構,產品形態(tài)以全功能的智能手表、眼鏡等形態(tài)為主,不用依賴于智能手機其它外部設備即可實現與用戶的交互。
消費預測明年全球市場突破百億
智能穿戴是計算機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產物,預計運動健身、醫(yī)療健康等領域,未來智能穿戴發(fā)展領域勢必會更加寬闊。伴隨可穿戴領域的日益火熱,以智能穿戴為代表的智能消費終端對上下游產業(yè)鏈的驅動不容小覷。在面市之初的兩三年,這是不起眼的小眾市場,但在未來三到五年后,這一領域將創(chuàng)造出不菲的收入。
同時,各大研究機構都對智能穿戴市場十分看好。比如,國際權威機構HIS發(fā)布一的份穿戴式科技報告顯示,預計到2016年智能穿戴出貨量將達3900萬—1.7億件出貨量。市場研究機構ABIResearch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17年,智能穿戴出貨規(guī)模將成長至1.695億臺,2011—2016五年間的平均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41%。
而根據IMSResearch的預測,2016年全球智能穿戴市場規(guī)模將從2012年的3000萬臺增長到1.71億臺,2018年將達4.85億臺,2012—2018年間復合增長率達59%。此外,根據BI的預測,2017年全球智能穿戴的出貨量將達到2.6億臺;全球智能穿戴的市場規(guī)模2018年預計達到120億美元。
在我國,據百度發(fā)布的智能穿戴用戶研究報告顯示,有九成用戶有意購買智能穿戴,這其中又有七成以上的用戶想要購買智能手表。同時,外觀有賣點的更會吸引消費者購買,絕大多數消費者認為智能穿戴作為一款高科技產品,如果再具有一個時尚的外觀,將會更加炫彩。
同時,在調查研究報告中顯示,人們使用穿戴式健身設備來自三大原因:群體動機、健身目標監(jiān)測和身體活動強度監(jiān)控。智能手表的小巧、易攜帶、智能、裝飾性更強等優(yōu)勢再一次得到人們的青睞。
艾媒咨詢發(fā)布的《2013中國智能穿戴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智能穿戴市場規(guī)模達到6.1億元,預計到2015年中國智能穿戴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100億元,達到114.9億元。智能穿戴設備代表著科技發(fā)展的最新方向,隨著谷歌眼鏡的發(fā)布,許多在科幻片中展現的場景也將逐漸走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