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和艾爾文在月面逗留三 天,艙外活動18小時37分,驅(qū)車行進27公里,收集了約77公斤月巖。有了月球車,宇航員們就輕松多了,斯科特甚至說:“我真想坐下來玩一會兒石頭,這 些閃閃發(fā)亮的小石頭真是可愛極了。”阿波羅15、16、17號所完成的科學考察任務,包括收集的月巖數(shù)量,都遠遠超過前幾次。這三臺月球車永遠地留在月球 上,成為“月球博物館”的一部分。最近,印度的“月船一號”衛(wèi)星和美國的LCROSS衛(wèi)星都發(fā)現(xiàn)了阿波羅
計劃留下地月球車的活動遺跡,也讓所謂的“登月騙局”的謠言徹底破滅。
在上個世紀的美蘇太空爭霸中,蘇聯(lián)也不示弱,并成功地趕在美國月球車之前將兩臺無人駕駛月球車成功送上月球,分別稱為“月球車1號、2號”(Lunokhod 1、2)。
月 球車1號搭載在“月球17號”上于1970年11月17日在月面雨海地區(qū)著陸,這是第一次在地球上另一個世界上的機器人進行遠程控制。而這輛月球車的外形 像個圓桶,上面有一個凸起的蓋子,車下面是8個輪子,每個輪子也都是獨立控制。車上的裝備包括一架錐形天線、一個高精度定向的螺旋天線、四臺電視攝像機, 以及一些用來測量月壤密度和物理、化學特征的設備。在凸起的蓋子下面是太陽能電池。天線負責將月面上的狀況傳送給莫斯科一個五人小組,由他們遠程操控月球 車的下一步行動。
這臺月球車長2.2米,寬1.6米,重756公斤。月球車1號一共運行了十一個月(只能在月亮上的白天進行工作),一直到 1978年10月4日才宣告終止,這一天是蘇聯(lián)發(fā)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的日子。它一共行進了10公里,傳回兩萬多幅電視圖片和超過200幅全景照片。車上裝載 的X射線望遠鏡觀測了太陽的X射線波段,而激光器則用來進行地球距離的測定試驗。
1973年1月15日,月球車2號由“月球21號”搭載降 落在澄海地區(qū)。這臺月球車比1號稍重,達到840公斤,長1.7米,寬1.6米,高1.35米。它有兩種速度模式,每小時1公里或2公里。為了防止月球車 在月球上漫長的夜里被超級低的溫度凍壞,車上攜帶了同位素熱源,利用破釙元素的衰變提供能量,保持月球車的溫暖。不過在當年6月4日這項任務宣告結(jié)束,蘇 聯(lián)方面沒有公布原因,一般認為可能是由于5、6月間的月球上漫長夜晚的寒冷導致月球車失靈。
二、重返月球競爭中的豪華車時代
美 蘇太空爭霸時代兩國更看重宇航員登陸月球的政治意義,能夠?qū)崿F(xiàn)月面采樣已經(jīng)足夠了。不過今天的形勢已經(jīng)大不相同,月球上豐富的核聚變原料成為各國追求的目 標,于是“探月俱樂部”重新興起,各主要國家紛紛加入到探月的行列中來,美國更是雄心勃勃地提出不但要在2020年“重返月球”,而且要建立月球基地,實 現(xiàn)在月球上永久駐扎,并以月球為跳板對更深處的宇宙進行探索,比如派宇航員前去探索火星。
在月球表面開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使阿波羅計 劃中幾小時的短途旅行,也需要宇航員在沙漠中的模擬地形上聯(lián)系幾個月才能通過“路考”,因為月面情況實在是太特殊了。月球表面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且 布滿一層松軟的土壤,這讓車輛的行進效率大打折扣。月面的崎嶇不平對車輛的輪子、底盤設計形成重重障礙,轉(zhuǎn)彎、爬坡是尋常事,月亮上面,安全第一。月亮上 一天等于地球上的一個月,溫差變化達到300多度,“白天”陽光炙烤,夜晚嚴寒能凍壞石頭,這就對車輛的材料提出了高難度的要求。阿波羅計劃的月球漫游車 采用的就是以鋼琴線保持彈力的網(wǎng)眼式輪胎。
月球基地意味著更為繁重的勞動,為此美國宇航局特地設計了“月球載重車”(lunar truck)。這種車輛與阿波羅計劃中的漫游車一樣,也是敞篷車,宇航員需要身著宇航服才能駕駛。載重車說白了就是用來運送大宗貨物,為了滿足月球基地建 設的要求,美國宇航局還打算在車上附加其他設備,如鏟車或者起重機。載重車將有6個輪子,每個輪子有兩個輪胎。這種突破傳統(tǒng)的“六輪設計”已經(jīng)在火星車運 行中得到了檢驗,即使其中一個輪子出現(xiàn)故障,另外5個輪子仍然具有優(yōu)越行動能力。輪子本身可以實現(xiàn)360度獨立旋轉(zhuǎn),這種設計賦予載重車前所未有機動性 能,可以向任何一個方向前進。為了適應不同的地形,載重車的底盤可以降低或者升高,設計的舉力可以達到2噸,未載貨是的速度可以達到25公里/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