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個標準:自適應架構。
因而,現(xiàn)代的加密策略必須與許多企業(yè)奉行的云優(yōu)先理念相一致,以便為員工隊伍提供最出色的工具。為此,需要重新規(guī)劃流量路由和重新配置網絡的依賴硬件的加密網關或解決方案顯得缺乏效率、并不理想。
與傳統(tǒng)預置型加密模式有關的網絡設備帶來了單一故障點,并且缺乏可擴展性、部署簡易性以及已成為新標準的移動/云兼容性。另外,它們無力應對從不在企業(yè)網絡上傳送的日益增加的云到云流量;也就是說,文件同步和共享應用程序與客戶關系管理(CRM)整合起來。
第七個標準:加密只是個開頭。
雖然加密具有重大的安全價值,但安全專業(yè)人員必須避免完全依賴加密這一誘惑。除了加密策略外,還要輔以另外的最佳實踐,才能獲得一項整體的安全計劃。
別將用戶當作對手,而是讓他們變成安全代言人和搭檔。經常與用戶進行交流,確保他們的需求得到了解,同時創(chuàng)造機會以傳達貴企業(yè)安全策略的目標和價值。你甚至可以讓用戶將某人的社會保障號碼從那份生日派對策劃文檔中隱掉。
英文:7 Critical Criteria for Data Encryption In The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