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只動Google奶酪!(TechWeb配圖)
TechWeb 魏力 9月11日報道
被阿里人號稱為“七劍”之一的阿里云在做什么?是要做互聯網手機,還是要做手機操作系統(tǒng)。阿里云總裁王堅對這個問題給了一個肯定的答案——只做操作系統(tǒng)。
王堅透漏,在工信部一個內部論壇,有人問他,阿里巴巴做操作系統(tǒng),別人也在做操作系統(tǒng),阿里云操作系統(tǒng)跟別人有什么差別?他當時就說,“我們真是做操作系統(tǒng),這是我們唯一的差別。”
對于大多數廠商改改Android的UI,就號稱是自主開發(fā)手機操作系統(tǒng)的現狀。王堅痛批,“你改它UI,你就說改UI就好了,不要說你做的操作系統(tǒng)。就像Windows也有做美化版的,但是沒有人說我重新做一個操作系統(tǒng)。”王堅說道,“這就是為什么我敢當工信部的面說,我們跟其他人唯一的差別就是我們是真做操作系統(tǒng)。”
只動Google奶酪,不做手機做平臺
為了做操作系統(tǒng),阿里巴巴愿意每年投入10億元,研發(fā)團隊規(guī)模達1200人。王堅對TechWeb表示,“云OS不是為了阿里巴巴,是為了移動互聯網。”
王堅稱,阿里云只動Google的奶酪,只做移動操作系統(tǒng),不做手機,我們跟所有手機廠家都是朋友,因為手機搭載了云OS,手機增值了,這是我們的目標。
“如果說云OS不是操作系統(tǒng),那安卓也不是操作系統(tǒng);如果說安卓是操作系統(tǒng),那也得說云OS是操作系統(tǒng)。谷歌沒有好好做我們認為該做的生態(tài),所以我們只動谷歌的奶酪。”在筆者討論安卓和云OS的區(qū)別時,王堅強調了這樣的觀點。
阿里云成立才三年,但為什么對外宣稱已經做了七年之久呢?對TechWeb的疑問,王堅博士對此特別加以澄清,“手機上有很多的技術積累,其中有一個核心技術積累就是虛擬機。這個東西不是一兩年做得起來的。阿里云很早就投資了一家做虛擬機的公司,其實當時我們還沒有考慮過做操作系統(tǒng),但是核心技術當時已經在開發(fā)了。如果說從這個算起的話,就是七年以前就開始做的了。這個說法會被人誤解,但其實只是用這個時間表明這個技術是要積累的,今天任何人想做這個東西,沒有長時間積累是做不起來的。”
不是合作要推手機,是卡位搶用戶
云OS和手機終端制造商的合作是怎樣的呢?王堅表達了一個有趣的觀點,不是阿里云與手機廠商合作做一款手機,而是阿里云為手機廠商提供一款商業(yè)的產品,幫助手機廠商增值。這和傳統(tǒng)的合作有一定的區(qū)別:第一,阿里云不收手機廠商的錢,云OS是免費的。第二,手機廠商也不收阿里云錢。王堅舉了個通俗易懂的例子,“我們的關系是他們用云OS推出一款手機。就像今天微軟不是跟戴爾合作出一款PC,而是戴爾推出一款基于微軟操作系統(tǒng)的PC。但是阿里云和微軟的區(qū)別是什么?微軟每臺機器要收許可費,阿里云則完全將云OS免費提供給手機廠商。”
“手機廠商會覺得云OS給他帶來的價值高于他選其他的操作系統(tǒng)。我們不是說服他用我們的東西,而是他知道這個東西給他帶來的價值更高,才會去用云OS。”王堅坦誠表明這個觀點。通過搭載和運行云OS,手機實現增值,這是阿里云的目標。
絕大部分的數據中心都不是云計算
采訪中王堅還透漏,阿里云計算的客戶群,可能比任何一家公司的云計算客戶都多。提到這里,王堅忍不住提高了音調,“云計算一定要有數據中心。但是在中國絕大部分數據中心都不是云計算。如果說夸張一點,就是99.9%都不是。”
對于追問,王堅娓娓而談,“云計算一定要數據中心,但不是說數據中心就是云計算。云計算為什么叫云計算?假設說有10000臺服務器,這叫做數據中心;但當這10000臺機器通過統(tǒng)一調動,像一臺機器那樣工作的時候,這個數據中心才稱得上云計算。”
“我們第一天做云計算就知道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這句話說了快三年了,業(yè)內還有絕大部分的數據中心都不是云計算,那么從另一面看來,也就是我們的移動互聯網的基礎還很薄弱,我覺得這個東西要引起業(yè)界的重視。”在采訪的最后,王堅博士再一次強調了云計算對于云OS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