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5消息,美國專欄作家保羅·R·莫尼卡(Paul R. La Monica)今天在CNN撰文稱,惠普想成為下一個IBM。原文摘譯如下:
惠普想很成為下一個IBM。IBM是一家成熟的科技公司,擁有超高的市值,它繼續(xù)贏得華爾街的掌聲,交出漂亮的增長率。對于惠普則有些不幸,它越看越像下一個思科——成熟,超市市值,卻因昏招百出而被投資者放棄。
在2010年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shù)中,惠普的股票是落后者。到本周一止,它的股價今年已經下跌18%。在道瓊斯指數(shù)成分股中,表現(xiàn)還糟的只有思科。
與此同時IBM卻時斷時續(xù)。2011年IBM股價已經上升近12%,現(xiàn)在的價格比歷史最高價只低6%,用它來慶賀百歲生日再好不過。
與IBM一樣,惠普擁有眾多的科技業(yè)務,硬件、軟件和咨詢服務。但和思科一樣,惠普也被迫進行企業(yè)重組,調整高管層,從而告訴投資者正在回歸正軌。
本周一晚上,惠普再度重組,CAO(首席行政官)和CIO雙雙離職,CAO職位被終結。
從現(xiàn)在開始,三大部門的掌舵人都直接向CEO李艾科匯報。
通過這些舉動,希望惠普能找到重心,專注于更高利潤的業(yè)務,如軟件,并進一步回事增長性業(yè)務的發(fā)展,如存儲和服務。
惠普的打印業(yè)務是賺錢機器,但它的增長前景是否光明無限?還有消費單元,惠普的PC銷售已經下滑了,更糟糕的是利潤率極薄。
李艾科原是SAP重臣,當他被任命為惠普CEO時,投資者理所當然認為惠普將加碼軟件業(yè)。在赫德時代,惠普進行了一些軟件收購。一些專家們認為,惠普收購Palm是為了WebOS,它比硬件更吸引惠普。
不過,對于惠普來說新目標不是打敗戴爾,畢竟制造硬件幾乎無利可圖。它的目標是成為企業(yè)軟件巨頭,如SAP、微軟、IBM和甲骨文。
科技企業(yè)研究公司(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分析師哥特斯爾(Ezra Gottheil)說:“當我追蹤惠普時,它在軟件就落后了,現(xiàn)在我已經是個老人了,依然落后。軟件利潤可觀,在這一塊惠普要下工夫。”
現(xiàn)在給李艾科下定論還太早,即使惠普在軟件和服務上進行更多并購,投資者也不應怪罪惠普。在赫德在位時,投資者被寵壞了,赫德以削低成本擴大利潤來討好他們。
哥特斯爾說:“馬克·赫德采取了相當緊縮的策略,讓公司度過衰退期,當時公司營收極為緊張,但現(xiàn)在額外的投資是應該的。”
海納國際集團(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分析師菲達卡羅(Jeff Fidacaro)則認為,惠普的戰(zhàn)略還是要體現(xiàn)在股息上,投資者卻沒有耐心等待。他認為如果惠普利潤長期不振,投資者就會保持懷疑。分析師們預期惠普2011財年(到今年10月的1年)的利潤增長率低于10%,2012財年利潤增長率進一步放緩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