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郵政局在6月初的強力介入,平息了菜鳥與順豐因互通數據接口關閉引發(fā)的紛爭,追根溯源,大數據是這場紛爭的重要因素。
快遞領域熱鬧上演的紛爭,往物流行業(yè)的上游延伸,占整體貨運量最大比重的公路運輸體系,是最后的爭奪地。
中國公路貨運總里程達457.73萬公里,擁有1389.19萬輛載貨汽車、10366.5萬噸位載貨量。2015年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10.8萬億元,占GDP的16%,而物流費用的53.3%為運輸費用,顯然這一市場蘊含著巨大商機。
近兩年來,一批車貨匹配APP崛起,這些APP整合發(fā)布區(qū)域貨運信息,早期像粗糙的信息黃頁,之后優(yōu)化成類似網約車平臺的商業(yè)模式—貨運版的“滴滴打車”。
2016年底,公路貨運車貨匹配平臺貨車幫、運滿滿分別拿到了億美元級別的新融資,這有一定的標志性意義。今年5月,貨車幫宣布完成1.56億美元B2輪融資,由百度資本領投,而貨車幫此前完成的4輪融資,騰訊均有參投。而貨車幫的對手運滿滿投資方之一,恰是馬云旗下的云鋒基金。
在貨運領域的大手筆投資,恰是以BAT為首的互聯(lián)網巨頭在大數據領域“暗戰(zhàn)”的縮影—阿里的電商數據、騰訊的社交數據和百度的搜索數據,在數據領域各有千秋。
在2016年發(fā)布的“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中,大數據被列為基礎性戰(zhàn)略資源,與土地、礦藏等并列。在大數據被明確為國家戰(zhàn)略后,BAT三家都在加速跑馬圈地,在未來的爭奪中,誰會更勝一籌呢?
領跑者阿里
國內最早提出“DT時代”(數據時代)概念的公司是阿里巴巴,早在2014年,阿里巴巴就向外界傳達想要擺脫“電商公司”標簽的信息,馬云本人更是在多個場合強調,阿里巴巴是一家數據公司,賣東西是為了獲取數據。
阿里對大數據的戰(zhàn)略重視首先體現(xiàn)在人才引進上。如2014年底,阿里從美國挖來了大數據專家涂子沛,涂著有兩部暢銷書《大數據》和《數據之巔》,在國內引起對大數據戰(zhàn)略和開放數據的廣泛討論,如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曾公開推薦《大數據》一書,稱“大數據對政府部門有重要意義”。
同期,阿里還挖來了美國普渡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的漆遠。科學家漆遠擅長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是業(yè)內的技術牛人,如今擔任螞蟻金服副總裁。
漆遠早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曾這樣解釋新技術的作用—過去螞蟻金服有很多數據,但是還沒有挖掘價值,他用了個比喻“坐在金山上吃饅頭”,而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可以賦能公司今天的業(yè)務,“希望通過技術的先瞻創(chuàng)造明天的業(yè)務,推動明天新的增長點”。
除在大數據領域搶先挖人外,阿里還擁有大數據領域最大的獨角獸企業(yè)螞蟻金服。在今年5月底的2017年貴州數博會期間,北京市長城企業(yè)戰(zhàn)略研究所發(fā)布了《2016中國大數據獨角獸企業(yè)發(fā)展報告》,該報告顯示,螞蟻金服以750億美元的估值登頂。
阿里還提出了全域大數據的概念所謂全域,是指將不同終端的大數據串聯(lián)起來,讓數據發(fā)揮更大價值。
2016年初,阿里宣布投資的三家大數據公司,移動大數據服務平臺“友盟”、中文網站統(tǒng)計分析平臺“cnzz”、互聯(lián)網數據服務平臺“締元信”合并,并成立新公司“友盟+”,將為中小企業(yè)提供全域大數據服務。
目前,阿里在大數據領域的投資已遍布各領域,包括入股高德地圖、新浪微博、優(yōu)酷土豆等,其數據維度越來越豐富,也在不斷往金字塔的底層下探。
尤值得一提的是,阿里還投資了國內視覺識別領域的領軍企業(yè)曠視科技Face+,目前該公司估計20億美元,是行業(yè)獨角獸公司。
騰訊青睞醫(yī)療和金融
2017年5月,星環(huán)科技宣布已經完成由騰訊領投的2.35億元C輪融資,并與騰訊云正式對外宣布達成戰(zhàn)略合作,提供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服務與解決方案。
星環(huán)科技是大數據內的明星公司,其提供一站式Hadoop大數據平臺,可以理解為大數據數據庫,目標是成為大數據時代的Oracle。成立三年,星環(huán)科技估值超過10億元,目前主要服務金融、電信領域客戶。
星環(huán)科技是騰訊大數據領域投資的最新案例。早在2016年的貴陽數博會上,馬化騰闡述了騰訊大數據生態(tài)圈思路:“出行領域的滴滴打車,每天有超過上千萬單的出行記錄,數百萬車輛實時把地理位置信息和我們的平臺一起匯集、再比如京東有數萬名送貨員,每天有大量的貨物在流轉,會產生很多實時數據,甚至精準到家庭地址、像O2O領域,美團有數百萬家商戶和送餐服務的地理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