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大數據往往體現出后驗效應。由于大數據獲取的是多個領域產生的歷史數據,對于歷史數據的整理與分析,可以驗證各種情況發(fā)生因素。例如,對一個知名景區(qū)來說,可以根據移動運營商的服務的手機數量,結合景區(qū)監(jiān)控視頻自動分析,門票售賣情況,以及周邊道路擁堵情況等多種信息,將這些信息綜合為大數據樣本,結合景區(qū)高峰時段接待人數和參觀體驗,可以梳理出一個模型,當景區(qū)承載量達到多少的時候,旅游體驗開始下降,當周邊的道路擁堵距離多長的時候,景區(qū)就要采取預備的限流措施等等。這些都是根據多方數據進行后驗分析的結果。
最后,大數據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預測。如上圖所示,對于乘機旅客行為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內旅客乘機人數增長較快,同時乘機頻次在下降,平均飛行距離在上升。這就說明,我國居民乘飛機出行越來越向普通人群擴散,根據年齡分布可以看出,商務旅客以男性為主,而年輕女性的乘機出行比例高于同年齡段男性。如果航空公司結合跨界的一些社區(qū)數據(如女性購物交流社區(qū)、驢友交流社區(qū)),就可以針對家庭中主要負責旅游決策的女性設計實用的組合產品,針對年輕時尚的女性設計個性化的旅游套餐,針對商務旅客的男性推廣便捷租車等商務綜合服務。
四、大數據思維與大數據應用
用戶需要的是五毫米的鉆孔,但很不幸他需要購買一個電鉆。在大數據領域,航空公司面對的要么是大數據概念的宣貫,要么是大數據的技術講解,如Hadoop、NoSQL。而筆者理解真正的大數據服務模式,就類似于民航的飛機,造飛機的廠商是少數,他們真正掌握飛機的設計原理和技術細節(jié),開飛機的飛行員掌握駕馭飛機的技術,而乘客則只要知道坐飛機可以快速安全便捷的到達目的地就可以了。
未來真正掌握大數據技術的是少數的企業(yè),它們提供大數據的基礎設施,應用大數據的企業(yè),不需要自建成本高昂的大數據儲存和處理能力。作為航空公司,要想用好大數據,既不是著急去學習大數據的Hadoop技術,也不是去購置大數據硬件,而是要普及大數據思維,掌握大數據應用的本領。
所謂大數據思維,就是要認識到不同屬性數據的價值,將數據的實時價值用足用好,當數據實時價值降低的時候,作為歷史數據就可以成為大數據的重要數據源。不拘泥于本企業(yè),本行業(yè)產生的數據,而是要圍繞著旅客,從旅客在其他領域活躍的數據信息來判斷旅游群體的特征,從而更好的為旅客服務。
掌握大數據應用,就是把握好大數據投資的火候。不是盲目去投資大數據基礎設施,而是緊跟行業(yè)發(fā)展的趨勢,掌握大數據應用的本領,為企業(yè)更好地應用數據服務。
我們處在信息的時代,數據的時代,不能因為害怕落后被時代淘汰,就焦慮和盲從;也要避免盲目的投資的沖動,為了大數據而大數據,從而浪費企業(yè)寶貴的資源。大數據時代一定會到來,航空公司正確理解數據,聚焦數據,才是迎接大數據“風口”的“正確姿勢”。
特約評論員丨李洋
作者簡介:本文作者李洋,2002年碩士畢業(yè)于西安交通大學系統(tǒng)工程專業(yè),隨后進入中國航信工作,有12年旅游行業(yè)從業(yè)經驗。先后從事過技術開發(fā)、市場推廣與策劃、呼叫中心管理、業(yè)務研究等工作,現任中國航信研發(fā)中心系統(tǒng)規(guī)劃部系統(tǒng)分析師,主要從事行業(yè)和業(yè)務研究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