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斯諾登時代,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將如何看待隱私問題,如何重新建立國際社會的信任。2015年伊始,奧巴馬開始行動了,這位已上任6年之久的美國總統(tǒng)將重心轉移到了隱私。在多處公開演講中,他描述了未來隱私保護的藍圖??雌饋?,這一次并不是細節(jié)的修補,而是全面的變革,奧巴馬的提案涉及到消費者隱私、數據泄露、網絡安全、學生隱私等多個方面。這次變革究竟是令人振奮的信號,或只是對負面事件的姿態(tài)式回應,尚有待觀察。但不管怎樣,奧巴馬此次清晰地指明了幾處隱私保護的方向,值得我們關注。
保護消費者隱私是奧巴馬提案中最為吸引人的內容。仿照英國君主立憲時期的《權利法案》(the Bill of Rights),奧巴馬曾在2012年1月提出所謂的《消費者隱私權利法案》(the Consumer Privacy Bill of Rights),但因為發(fā)生了斯諾登事件不得不擱淺。實際上,此次隱私再次成為美國關注的焦點實際上是“故伎重演”。
《消費者隱私權利法案》法案建立在兩大原則基礎之上。首先,該法案吸納了“公平信息實踐原則” (FIPPs)。如今,在信息領域存在兩大“失衡”,首先是信息的不對稱,其次是力量的不均等。為了實現公平,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修復這兩大失衡造成的負面影響,以保證用戶信息能夠得到充分的保護,這就是FIPPs原則提出的。根據該原則,消費者應該享有知情的權利,了解與自己有關的信息是如何收集和使用的;此外,消費者還應該被賦予控制自己信息的權利、參與修正的權利、要求信息安全的權利等。其次,奧巴馬提案的另一大亮點是“尊重情境原則” (RFCP)。目前數據公司較為普遍的做法是聲稱以某一種目的收集數據,卻以其他目的使用或挖掘數據。這種做法嚴重背離了消費者的預期,架空了用戶同意的基礎。因此,“尊重情境”是指要保持收集和使用情境的一致性,要求公司使用消費者的信息不能超出用戶同意的情境范疇。
2014年,數據泄露成為了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僅在美國就發(fā)生了三起大規(guī)模的數據泄露事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索尼娛樂數據泄露事件,直接導致50000名員工的個人信息、郵件記錄、工資情況,以及未上映的電影《刺殺金正恩》公之于眾。此外,Home Depot和Target也在當年遭到了嚴重的黑客襲擊。暫不論經濟損失,愈演愈烈的數據泄露已形成了嚴重的社會負面影響。9成美國人認為已經失去了對數據的控制,而有1億多美國人受到了近期數據泄露事件的影響。奧巴馬為此提出了“亡羊補牢”的方案,雖不足以杜絕泄露再次發(fā)生,但能夠在用戶知情方面取得突破。數據泄露的信息不對稱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很多消費者在數據泄露時根本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在演講中,奧巴馬承諾將很快出臺法律,建立新的數據泄露告知標準,即在數據泄露事件發(fā)生的30天之內必須告知消費者。
作為消費者,學生這一群體尤為突出。一方面他們喜好使用流行的科技產品,另一方面他們心智尚未發(fā)展成熟,缺乏獨立保護自我的能力。在隱私高度數據化的時代,學生隱私的保護變得更為迫切。近兩年來,美國各州都在推動學生隱私的立法,奧巴馬此次則希望能促成聯邦統(tǒng)一立法——《學生數字隱私法案》(Student Digital Privacy Act)。這一法案賦予了父母決定能否收集兒童數據方面的權利,要求公司收集數據必須以家長及學生知曉的方式進行。隨著教育對科技的依賴程度逐漸增強,很多商家會利用學生的數據贏利,將其賣給第三方廣告商用于精準廣告投放。但根據奧巴馬提出的法案,這種成熟的商業(yè)模式是不能適用在學生身上的。奧巴馬也表示,數據的使用只能是有助于教育和孩子的成長,而不是拿來營銷獲取利潤。
看到這里,很多人認為奧巴馬的提案都是為了保護隱私,其實不然。有意思的是,這位經驗豐富的演講者有策略地在不同場合分步驟描述了自己的計劃。在FTC這個隱私保護機構,奧巴馬提出的觀點都是有利于隱私的,而在國情咨文這樣注重國家利益的場合,他才提出了更加敏感的網絡安全問題。
網絡安全與網絡隱私之間存在著既價值沖突又目標一致的關系。首先,網絡隱私的侵犯一定程度上是網絡不安全所致,但增強網絡安全的方式卻本身在侵犯著公民的隱私。此次奧巴馬提出要“讓互聯網變得更安全”的目標,這本讓人欣喜,但是目標的實現卻是要以擴張美國政府獲取個人數據的方式開展。國人似乎對“大政府”的方式并不敏感,但是崇尚“最小政府”的美國卻無法容忍政府的不必要干涉。但是,盡管在國會的審核將面臨重重阻力,奧巴馬政府還是在索尼事件之后堅定了在數據安全方面的努力,他們甚至認為下一次的“珍珠港事件”將是一次網絡襲擊。如果方案實現,美國政府將有更大的權力去偵查網絡犯罪,即便以犧牲隱私為代價。奧巴馬計劃在2015年布置6000位“網絡戰(zhàn)士” (cyber warriors),這一數字是2014年的三倍。此外,在與英國首相卡梅隆的交談之后,美國和英國打算成立聯盟,加強兩國在網絡安全機構之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