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授權: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三種級別的授權均不允許被授權者再次出售ARM架構授權。而對于半導體工廠而言,ARM通常會對其進行特殊授權。這使得臺積電、三星半導體等擁有半導體代工業(yè)務的企業(yè)不僅能夠直接向用戶出貨擁有ARM內(nèi)核的芯片,更在一定情況下?lián)碛兄刂肁RM內(nèi)核的實力和權力。這也就讓很多根本無法取得ARM授權的企業(yè)能夠間接的使用或擁有ARM核心;當然,這種方法所帶來的成本通常也比要直接從ARM手中買授權的價格高出數(shù)倍。簡單的說,芯片代工廠在某種程度上扮演了ARM授權代理商的角色,其存在可以滿足某些用戶小批量生產(chǎn)以及早期論證和試驗的需要。
雖然多樣化的授權可以帶來更活躍的市場,但多樣化授權本身無疑是一把雙刃劍。這一方式雖然能夠快速提升整個產(chǎn)業(yè)鏈的活力,但也無法避免的造成了ARM處理器版本分裂的現(xiàn)實。在智能終端領域,我們就經(jīng)常會遇到不同處理器的終端在相同系統(tǒng)版本中的兼容性各不相同的情況,而這一情況在企業(yè)領域中則更是致命傷。
Boston瓶頸
對于Boston來說,其使用的Calxeda服務器固然繼承了ARM核心的全部特性,但由于其在ARM核心的基礎上添加了大量其他功能模塊,這就讓使用Calxeda服務器的Boston AaaS云服務本身的兼容性收到了限制,或者至少增加了兼容性風險。
雖然Calxeda是目前唯一正式批量出貨ARM架構服務器的廠商,Boston別無選擇,但面對即將洶涌而來的眾多品牌ARM架構處理器來說,Boston想要在兼容性上達到完美,其后期的硬件采購成本必然是巨大的。
總結:Boston云服務的風險與勇敢
作為一家云服務提供商,AaaS(ARM as a Service)服務本身的創(chuàng)意和價值是值得肯定的。其滿足了躍躍欲試的企業(yè)級用戶對ARM架構的測試及論證需求。這些用戶可能是ARM應用開發(fā)者,也可能是ARM服務器的最終用戶,而AaaS服務的出現(xiàn)可以為下一步ARM服務器及其相關應用的爆發(fā)提供必要的基礎。
但另一方面,理性的來講,Boston作為一家云服務提供商(Boston本身也擁有ARM授權,理論上也可以生產(chǎn)自己的ARM處理器及相關產(chǎn)品),其主要成本則來自于管理費用、網(wǎng)絡帶寬費用以及服務器等硬件設施的成本。而面對即將洶涌而來的眾多各有特色的ARM服務器產(chǎn)品而言,如何在不同品牌的產(chǎn)品之間進行取舍和配置則相當考驗Boston對技術趨勢的把握能力。
但無論Boston AaaS云服務的最終結果如何,其勇敢邁出的第一步都是值得肯定和贊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