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點
如果將物聯網項目看成是一種IT項目,那么注定會失敗。
物聯網項目需要三個完全不同群組的參與,分別是電氣工程師、業(yè)務分析師和云開發(fā)人員。
設備板載是整個解決方案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影響了項目的長期實施。
在物聯網領域中,測試和持續(xù)集成可能會難以處理,它們在解決方案中給出了不同的工作原則。
對高質量的預生產或演示環(huán)境投入一些精力,它們有助于我們準確地模仿生產場景。
在向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中,我們終將用到更多的互聯事物。該新興領域注重軟件和數字體驗,這意味著軟件將會部署在更多的地方。物聯網關注的是如何將資產和數據整合到現有的基礎設施和系統(tǒng)中。為了滿足客戶對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需求,Microsoft、Amazon和IBM等服務供應商正在各自的云平臺大量投資。而Schneider、Mitsubishi和Siemens等傳統(tǒng)技術廠商也準備采取行動,計劃融入到這一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
我這幾年來持續(xù)地參與了多個物聯網項目。我意識到,客戶需求與服務廠商所提供的服務間存在著很大差距。我并不是說服務提供商應該乃至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盡量強調指出組織需要關注的一些領域。
第一個挑戰(zhàn):所有權
物聯網在許多方面上與傳統(tǒng)的企業(yè)集成類似。然而在兩者間存在著一個非常顯著的差異。平臺集成最終是要服務于IT的,它幾乎與業(yè)務無關(除非發(fā)生失敗)。如果大家曾經參與過一些集成平臺實施項目,那么就會明白我所要說的問題。要求企業(yè)贊助投資去實施EAI平臺,這無疑具有挑戰(zhàn)性的。因為平臺并不會產生收入,難以展示如何可以節(jié)省成本。我并不是說不應該去做EAI,只是指出平臺的要求和優(yōu)勢是與IT相關的,而非與業(yè)務相關。
如果使用了物聯網,那么事情就完全反過來了。一旦人們能認識到業(yè)務具有的所有優(yōu)點,將會非常樂意贊助該項目。在Axians IoT,我們通過召開一次僅針對業(yè)務的物聯網研討會解決了這個問題。研討會由用戶故事驅動,例如按使用付費、可預測的維護、設備編排等。所有的故事都分別寫在卡片上,在卡片上還給出了描述、價值和風險。這樣小組得到了一副牌,并在小組中討論牌中的每張卡片,排定優(yōu)先級,最終選定一張候選卡片去試行。這一方法已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使每個人都參與其中,并成為產品的基石。
在研討會中可以引入IT,也應該引入IT,但IT并非會上的主角。如果我們將物聯網項目看作是一種IT項目,那么注定會產生失敗。由IT驅動的物聯網項目很少會取得成功。物聯網項目需要與業(yè)務保持一致,并由業(yè)務驅動。其中,我們需要對如何增加收入或削減成本具有明確的認識。這就是說,其中必須涉及IT和OT(操作技術,Operation Technology),以確保解決方案與現有的運行和維護過程相一致。
第二個挑戰(zhàn):技能集
在一個“正常”的IT項目中,各個資源(即開發(fā)人員,測試人員和操作人員)應對其他同行的領域具有很好的了解。有時,例如在DevOps中,同一資源甚至可能擔當多個活躍的角色。
另一方面,物聯網項目由三個截然不同的群組構成,也可以說是三種不同類型的人員組成。這些團體或角色往往不會去了解“另一面”。這并非像是十多年前Java和.Net開發(fā)者間那樣的水火不容,而是因為直到現在我們依然沒有看到互通有無的任何好處,因此沒有理由去這樣做。

一方面,我們的電氣工程師深入了解儀表、傳感器、電阻、PLC、布線等所有的現場設備,對于任何我們想要控制或與之互動的機械、車輛或電氣部件,他們也是專家。他們習慣于使用SCADA這樣的系統(tǒng),專注于穩(wěn)定性,僅將Raspberry PI看成是一種可愛的小玩具。字節(jié)數組是他們唯一了解的數據格式,他們會將Float看成是一種平常的數據類型,而事實上Float并不是!他們無疑是核心人物,沒有必要解釋他們?yōu)槭裁丛陧椖恐惺遣豢苫蛉钡?
換一個角度看技能集,我們還有一些業(yè)務分析師。他們對業(yè)務有著深入的了解,并且對如何處理數據以及如何使用數據改變收入模式有著深刻的理解。處于這個位置的人,往往就是推動商業(yè)案例的人,而且他們也應該這樣做。在他們看來,MS Excel只是一種開發(fā)平臺,雖然事實并非如此。他們喜歡使用Power BI。盡管他們可能不太熟悉一些領域,例如機器學習,但是他們很快就會熟悉這些領域。雖然Excel、機器學習和Power BI似乎與其它類型的開發(fā)是密切相關的,但事實上并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