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古成龍可能很快就要成為一家上市物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老總了。他參與創(chuàng)辦的上海左岸芯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最近正在籌備上市事宜。
公司投資人張波怎么也想像不到,自己會與一個出生于1988年的毛頭小伙兒合作開公司,“我是1983年大學畢業(yè)的,我畢業(yè)5年后他才出生”。
年長的張波總愛調(diào)侃小古,一邊夸他腦袋靈光,一邊尋找他具備非同尋常聰明智慧的原因。為了與這個愛吃螞蟻的小伙子合作,張波甚至放棄了與一名物聯(lián)網(wǎng)界知名專家的合作機會,“教授擅長理論、善于完成一個既定項目和目標。這小子不同,他有很強的規(guī)劃能力、動手能力,適合創(chuàng)業(yè)。”
中學老師眼里的古成龍,就沒那么“優(yōu)秀”了。這個初三以前“沒上過學”的“小混混”,曾在半年時間里自學成為“全校第一名”——這多少令辛勤教書的老師們有一種挫敗感。
吃了3年螞蟻的“小混混”
這是一個在新疆某軍區(qū)家屬大院里出了名的“壞榜樣”——不學無術,四處瞎混。從小學到初二下半學期,古成龍就沒怎么上過課。他的精力都在學校之外。家屬大院前后三條街的大小事端,這孩子全都能“擺平”。
那時學校、家里附近的大小網(wǎng)吧,都要給古成龍上交“保護費”,“如果不交,可能會砸店。”他所能回憶起來的兒時生活,大多與打架和螞蟻有關。
“小時候就想練絕世武功,喜歡毒物毒掌什么的。”古成龍曾在軍區(qū)大院里拿樹枝蘸著糖水“釣螞蟻”吃,這個習慣,他堅持了整整三年。到后來,從螞蟻的種類、生活習性,到螞蟻的口感、味道,他都能分得一清二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兒子的特殊癖好,他的父母沒有任何阻攔或者反對。“他們就覺得這是我自己的事兒,也不管我。”父母的“放養(yǎng)式”教育,讓古成龍從小就養(yǎng)成了自己作決定的習慣,不論后果怎樣,他都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包括“不好好念書”這件事兒,西安交大畢業(yè)的父親都很少管他。到了快上高中時,父親找他談了一次,大概意思是問他將來要不要上高中,“不想上高中的話,就選擇一個職業(yè),上個中職,以后再上高職”。
古成龍為此專門查了新疆一些職校的專業(yè),但并未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職業(yè)。他決定先上個高中再說。
聽說古成龍要上高中,班主任老師傻了眼。這個從不認真聽課的“差生”竟然在老師面前“獅子大開口”起來,“怎么報名參加中考?中考要考些什么?烏魯木齊最好的高中是哪一所?大概需要多少分能進去?”
還沒等古成龍問完,老師就擺出了對待“差生”常用的、懷疑加鄙視的經(jīng)典眼神,“這個學校你不要想了,除非你家里人給你走后門,否則,你要是能考上烏魯木齊一中,我頭摘下來給你當球踢”。
彼時,古成龍的學習成績是——數(shù)理化考試得分從未超過20分。
休學一年,從數(shù)理化不超20分到全校第一
2003年,15歲的古成龍自行決定“不上初三了”。他要在常人認為最關鍵的一年里完全不上課、不補課,自學備考。這樣“奇葩”的決定,他的父母竟然也同意了。
根據(jù)中考大綱的要求,小古一個人跑到新華書店買了幾本輔導書。為了節(jié)省開支,他還從爸爸、叔叔以前用過的教材里淘了很多二手書來用。
不到一年時間,中考來臨。古成龍的中考成績著實把全校師生“嚇到了”,不僅是全校第一,還比全校第二名的總分高出30多分。
那一年,校長下令,中考成績不要在學校里張榜了。按照以往的慣例,學校將在中考后把全體學生的成績張榜公布,以鼓勵好學生、激勵后進生。但這一年,校長擔心古成龍的出現(xiàn),在校園里刮起“休學風”,決定“低調(diào)一些”。
超強的自學能力,成就了今天的古成龍。
高中時,他“故技重施”,在基礎學科之外,又自學了“更少人競爭”的計算機。那時的一條捷徑是,如果某個科目拿到全國、省級校外競賽的好名次,可以不用參加高考,直接保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