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飛速發(fā)展,讓人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遐想,從智能家居、智慧醫(yī)療與養(yǎng)老、智能電網,再到智能的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物流管理,物聯網在居民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隨著跨界鏈接的物體越多,網絡服務商也就越加混亂,所以制定統(tǒng)一的通訊標準就顯得刻不容緩,也是未來物聯網的基礎所在。
日前,由數十家科技企業(yè)組成的AllSeen聯盟,將建立、維護統(tǒng)一的設備間通訊標準,各種跨界的家庭電子設備、API 都可以進行統(tǒng)一的控制。
AllSeen聯盟將推出開放源代碼的系統(tǒng)平臺,任何開發(fā)商只需要將SDK嵌入軟件中即可,可以說AllSeen聯盟為物聯網未來普及之路建立起堅實的后盾。
AllSeen聯盟最初來源于AllJoyn開源項目,無論是終端產品、應用,還是服務,通過AllJoyn便可互相通信。據Machina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預計全球將有250億部終端設備聯網,未來將由物聯網來承載。
物聯網尚存的安全問題
“是機遇同樣也是挑戰(zhàn)”這句話一點也不假,物聯網除要克服移動通信網絡的傳統(tǒng)網絡安全之外,由于自身特點還要面對一些特殊安全問題。例如數量龐大的機器設備,卻缺少有效的監(jiān)控等等。
1、本地安全問題
物聯網可取代人來完成一些復雜、危險和機械性的工作,而物聯網機器感知節(jié)點多數部署在無人監(jiān)控的場景中,攻擊者可以輕易地接觸到這些設備,從而對他們造成破壞,甚至通過本地操作更換機器的軟硬件。
2、感知網絡傳輸與信息安全問題
感知節(jié)點通常情況下功能簡單、攜帶能量少,導致它們沒有復雜的安全防護能力,加之感知網絡多式多樣,諸如溫度測量、水文監(jiān)控、道路導航、自動控制等,數據傳輸缺少特定的標準,也就無法提供統(tǒng)一的安全保護體系。
3、核心網絡傳輸與信息安全問題
物聯網中各節(jié)點均以集群方式存在并且數量龐大,盡管核心網絡具備相對完整的安保能力,還是無法完全避免數據傳播時,由于大量機器的數據發(fā)送使網絡擁堵,產生拒絕服務攻擊。另外,現有通信網絡的安全架構都是從人通信的角度設計的,并不適用于機器的通信。
可行性解決方案
出于對物聯網安全問題的考慮,再結合其自身特點,物理網安全應著重電子標簽可靠性以及電子標簽與RFID讀寫器間的可靠數據傳輸兩個方面,再有就是RFID讀寫器與后臺管理程序所處網絡的可靠安全管理。
更多詳細信息,請您微信關注“計算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