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特網(wǎng)出現(xiàn)新的安全危機。
智能手機用戶在無意中點開一個視頻,視頻中隱藏著一段低沉的聲音,可以在你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發(fā)出指令接管附近的智能手機。
這種新的安全威脅,關系到每一位使用語音助手功能的手機用戶。喬治敦大學教授麥卡·希爾稱,通過Google Now和蘋果Siri等服務,語音識別功能正迅速出現(xiàn)在智能手機上,但語音軟件令其成為更容易遭到黑客攻擊的設備。

希爾所在的團隊發(fā)現(xiàn),黑客的視頻被用戶打開之后,播放的語音指令人類幾乎無法識別,但軟件卻可以,附近的手機會進行一些操作比如“打開XX網(wǎng)站”。很容易想象,黑客還可以利用其接管手機,命令智能手機訪問包含惡意代碼的網(wǎng)站,或直接下令手機拍照,竊取隱私信息。
這種語音指令并非每次都有效,但這屬于“概率游戲”。如果100萬人觀看這種有惡意語音指令的視頻,他們附近至少會有數(shù)萬人擁有具備語音功能的手機。如果其中有5000人進入了含有惡意代碼的網(wǎng)站,就有5000部智能手機受到黑客控制。
隨著技術發(fā)展,語音助手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然而,在被黑客控制之后,就可以任意撥號、發(fā)送惡意短信、付費訂閱短信、電郵,甚至查詢手機上關于財產(chǎn)的應用賬戶,還有就是了解用戶的行事日歷、當前位置等敏感數(shù)據(jù)。想想都很是可怕。
威脅并不止于此。隨著語音助手的普及,語音正在成為人與設備的交互方式之一,人們用語音,例如Amazon Echo控制家里的空調(diào),大門,電視,人們用語音,控制汽車的天窗是否打開。如果語音助手被入侵,黑客能做的事情恐怕就更多了。

聲紋識別能預防黑客入侵嗎?
隨著科技創(chuàng)新而來的,是新型的安全威脅,面對安全威脅又產(chǎn)生新的安全保護產(chǎn)品,繼指紋識別之后,聲紋識別走進了大眾視線。與大眾熟悉的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一樣,聲紋識別同屬生物科技范疇。
人類的聲紋具有唯一性、獨特性,終身不變,可成為身份驗證的安全密鑰,它兼具操作簡便與信息安全兩大特征。在世界范圍內(nèi),聲紋識別技術其實已經(jīng)較早的投入使用了,只是聲紋識別技術較多的應用在金融、證券、刑偵、以及其他民用安全認證系統(tǒng)等領域,所以在大眾的視線里較少接觸到。不過,微信、支付寶均已上線基于聲紋識別的功能,例如微信聲音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