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于三年前正式興起的智能手環(huán)產品在經歷了單一的運動管理功能方向和低價策略的普及路線后,在今年迎來了全新的思考:一面是低至百元的小米手環(huán)為首的廠商以低價“玩具”心態(tài)的產品在普通消費者端攻城略地,另一面是Misfit、Jawbone依舊占領智能手環(huán)高端陣營的“氣質標桿”。
OFweek可穿戴設備網訊 于三年前正式興起的智能手環(huán)產品在經歷了單一的運動管理功能方向和低價策略的普及路線后,在今年迎來了全新的思考:一面是低至百元的小米手環(huán)為首的廠商以低價“玩具”心態(tài)的產品在普通消費者端攻城略地,另一面是Misfit、Jawbone依舊占領智能手環(huán)高端陣營的“氣質標桿”。要么具備出眾的設計感,花大價錢請設計師,讓智能手環(huán)往“智能穿戴”的“穿戴”的時尚方向發(fā)展;要么就是以低價策略俘獲性價比用戶的芳心——如此看起來,2015年的智能手環(huán)市場實在是乏善可陳。
一個既有品類的產品再度獲得消費者高關注的時刻,一定是它給予了這個品類的消費者全新認知的時刻:這種認知包括對產品功能的刻板認知、產品外觀的刻板認知以及對產品用途的刻板認知。前面所提到的智能手環(huán)產品“廉價”或“只有運動”“只能講穿戴設計”的刻板印象,在這一年有許多產品試圖去打破它。不過,從功能、設計到定位上全面進化的,恐怕只有今年講到的這款產品——華為手環(huán)B2。從可以直接感知的外觀存在到深度體驗后的功能整合進化,華為手環(huán)B2給予了智能手環(huán)一個新的想象力的空間,用一個詞就是,華為手環(huán)B2實現了一種全能的Communication——互聯(lián)互通。
華為在廣告宣傳中將華為手環(huán)B2旗幟鮮明的定位為“通話手環(huán)”——的確,這是B2手環(huán)最明顯的特性,但實際上華為并不是首次將藍牙耳機與手環(huán)合二為一。去年的華為手環(huán)B1的產品便是華為試圖將通訊與運動功能整合至一款手環(huán)上的試水之作。彼時一出現立即在智能手環(huán)市場中引領了一陣新的風潮。 脫胎于前作的華為手環(huán)B2除了集成“藍牙耳機”這一非常具有獨特性的華為手機家族的“傳統(tǒng)功能”,第一眼的最大不同便是外觀設計了。從華為手環(huán)B1運動感十足的配色和塑膠材質,走向了華為手環(huán)B2明顯不同的商務化設計:金色和銀色的金屬機體設計,隱藏式的觸摸屏幕顯示和金屬或皮質表帶都使得華為手環(huán)B2順利完成從“運動款”“到“商務款”的轉型——從華為手環(huán)B2與定位于商務人群的跨界商務產品P8max的聯(lián)合營銷方式中也能初見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