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計算的概念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就是將大量用網絡連接的計算、I/O、存儲及網絡資源統(tǒng)一管理和調度,構成一個資源池向用戶提供按需服務。提供資源的網絡系統(tǒng)被稱為“云”,“云”中的資源在使用者看來可以輕松擴展、隨時獲取、按需使用,并能按使用量靈活付費。
云計算按服務對象不同可以分為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按提供服務的層級不同可以分為IaaS、PaaS和SaaS。
2 云計算技術的優(yōu)勢
云計算技術擁有降本增效、資源共享、彈性計算、靈活便利、快速交付、高可靠性和按需服務等許多優(yōu)勢。
2.1 資源共享
云計算中最基礎的一項技術是虛擬化,其實質是通過對CPU、內存、存儲及網絡等能力和資源的復用,實現IT資源的共享,并通過復用、封裝技術對用戶呈現等同于各自獨立的物理資源組。虛擬化技術可以將一臺服務器虛擬成多臺,也可將多個物理IT資源整合虛擬成一個資源池,向多個用戶靈活地提供服務,從而提高計算、存儲和網絡等各類IT資源的利用率。目前廣泛使用的有VMware、KVM、Xen等技術。
2.2 管理靈活、維護方便
云計算的另一項重要的技術是自動化。云計算中心通過“自動資源調度系統(tǒng)”實現高效安全的運營。該系統(tǒng)可以將多臺計算機、存儲、網絡設備形成一個集群,若其中某臺出現問題,系統(tǒng)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自動設置另一臺設備接手服務,按一定數據備份和恢復機制,保證系統(tǒng)高可用。自動化管理系統(tǒng)通過監(jiān)控包括CPU、內存、I/O、存儲甚至于外設的狀況,可以實現按需調度及相關資源的靈活配置。如某一臺虛擬機的CPU負荷較高,系統(tǒng)會按照一定的負載均衡機制自動將計算任務調整到CPU負荷不高的虛擬機。
2.3 彈性計算、擴展存儲
云計算的一個重要特征為彈性計算和擴展存儲。傳統(tǒng)系統(tǒng)或平臺的計算及存儲擴展能力不足、不夠靈活,計算和存儲采用縱向拓展的方式進行,系統(tǒng)或平臺按照估算預定的需求進行規(guī)劃、設計、購置、建設、運營,利用率普遍不高。而云計算的擴展方式是橫向擴展,在計算、存儲、網絡等能力不夠時,通過云計算管理系統(tǒng),直接從資源池中拖拽幾個虛擬設備即可。這樣云計算在支撐一些突發(fā)應用時,如游戲公測、大型調查、網絡互動及動漫渲染等,其彈性計算和存儲擴展能力的優(yōu)勢就可得以體現,而在突發(fā)需求結束后可自動釋放相關資源。
2.4 “瘦終端”、“胖服務”
云計算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瘦終端”、“胖服務”。用戶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獲得計算和存儲資源,使用各種軟件實現在線安全存儲。通過網絡化訪問和使用,服務對終端不再敏感,云計算能將復雜的計算任務在網絡的服務器端實現,而通過簡單、標準化的接口對用戶終端開放。對于用戶來講,接入形式變得靈活且對終端的要求很低,配置較低的PC、上網本、iPad、手機或其它智能終端皆可,獲取的服務卻功能強大、豐富多彩。典型的應用如Google Earth、搜狗地圖等。
3 云計算應用于運營商的必要性
云計算技術的應用能帶來便捷、高效、經濟、安全等許多優(yōu)勢,可以從多方面滿足通信運營商在降本增效、數據挖掘、業(yè)務開展、系統(tǒng)運營等方面的需求,同時,也可為通信運營商擴展行業(yè)信息化、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業(yè)務提供低成本、快速有效的支撐。
3.1 降本增效整合資源的需要
通信運營商作為高度集成化的信息產業(yè)集團,IT資源非常豐富;但因各系統(tǒng)的相對獨立和專業(yè)性,通常情況下系統(tǒng)的利用率并不理想。如某運營商省公司擁有115個商用產品業(yè)務平臺,服務器約1500臺,存儲設備約200臺;但大部分平臺獨立建設,互相之間不能共享。有些平臺忙閑不均、階段使用,如高考查分系統(tǒng),在每年應用一個月左右,而其它時段基本閑置。據某運營商省公司的調查材料顯示,雖然個別服務器有時最大的CPU利用率會達到70%,但大部分平臺平時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對于存儲的利用率,本機存儲利用率小于42%,外化存儲平均利用率小于36%:計算及存儲利用率都有很大提升空間。因此,通信運營商需要通過采用云計算技術達到降本增效、整合資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