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難知今日事,聽歌不似少年聲”。今天我們談到運營商,好像都是垂垂老矣的怪獸,用的詞都是掙扎、流失、顛覆、彷徨、重生等等,從如日中天到跌下神壇,運營商用了都不到十年的時間。從最搶眼的主角貴賓到陪客,運營商貌似已經開始適應這樣的變化了。沒有絕對的宿命,只是因果的積累。
比如面對的產業(yè)變局和挑戰(zhàn),運營商也可以說自己一直在努力,在試圖改變,包括業(yè)務和做事的方法,只是產業(yè)的玩法變化的太快了。所以也就短短的幾年,運營商非但沒有能((KAO )力(LV)攻入別人的地盤,更重要的是沒有守住自己的地盤。一幫互聯網新貴,甚至此前瞧不上的傳統(tǒng)行業(yè)轉型的企業(yè),沒事都上來撒撒野,淘淘金。
當然最根本的,還是OTT業(yè)務的發(fā)展。
但是,我們的運營商占據和用戶最直接的聯系,從終端號碼資源,到入戶能力,以及用戶數據和信息占有,為什么運營商就不能做好OTT呢?
按照流行的比喻法,運營商覺得自己現在是一生中最艱難的時候,老人心態(tài)也沒有錯,也許正好是40多歲?如果把互聯網公司當成20左右的小朋友,當然也有30多、40的中壯年力量,穩(wěn)健多金,閱歷和資源豐富,這都類似Bat了,但是大多數還是20多歲,甚至不到20的,類似那些創(chuàng)客們。
背著半生沉重的包袱,還有一堆孩子,甚至孩子的孩子嗷嗷待哺。大多數孩子還是在大家庭里出生的富二代,離開了體制就不知道怎么玩了。而且,還有那么多親戚,上面還有權威的束縛,不像那些年輕人無所顧忌的放開手腳折騰,而且也沒有壓力和后顧之憂,大不了重頭來過。
對于運營商,很多事情只能試一次,尤其是對于管理層,試錯的機會是很少的,所以保守和顧慮就捆住手腳也是在所難免。
系統(tǒng)的問題,大多數都是內部的問題。這么大的家,很多問題已經捉襟見肘了,事實上光要處理各種內部問題,就要耗費很多精力,也許被認為最有能力人,都在處理內部問題,開疆辟土何其難也。
另外體制上層級匯報審批等等程序,只要稍微動腦筋想想都不是一個開拓的依靠,加之近期反腐的壓力,你覺得運營商中會有岳家軍戚家軍湘軍淮軍嗎?
思維上,也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fā)生,所以不管開多少藥方,說運營商大數據、OTT,根本還是要進一步減肥瘦身,或者鍛煉新軍,當然湘軍也許最終顛覆了綠營,管它呢,就算別的話是假的,顛覆總是真的,因為這個世界正在被顛覆,整個體系的玩法已經從封建到民國,運營商王國,也該打開城墻了。
與其宮花寂寞紅,話必說當年。不如抓住當下。閉關鎖國肯定不行,主動擁抱和合作是必然,至于其中策略,則不是我們這篇文章要說的了。至少,不必等多年積累成糞土,能人干將去他家后再說振興,重談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