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設備的發(fā)展讓機器成為人的延伸。從幫助記事的機器人到自動駕駛汽車,殘疾技術正在迅猛的崛起。
以下為近來這一吸引人的領域正在崛起的一些新技術:
語音合成軟件和設備
語音合成能夠被多種途徑用于支持所需該技術的人群。首先,它主要是用來幫助人們與他人相互交流。最著名的例子當屬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他使用該技術把言語轉換成音頻。該技術同樣也能夠被視覺受損的人群所使用,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操作系統(tǒng)目前均支持可朗讀文本的軟件。這也就意味著通過語音合成技術,殘疾人能夠完成一些簡單任務,如無困難的閱讀信息。
通過向語言障礙者提供與他人有效溝通的能力,TalkItt把嵌入式語音合成技術帶入了下一個層面。當用戶下載TalkItt應用之后,所有用戶都必須在應用中進行簡單對話。這款應用能夠識別用戶的聲音模式,并把它轉換成為能夠被人理解的語言。TalkItt就是這樣的簡單。
TalkItt當前仍處于開發(fā)之中,計劃于2015年年中正式上線。
如今,絕大多數(shù)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tǒng)均提供了嵌入式的個人助手功能,能夠幫助用戶尋找類似于“明天天氣如何”這樣的問題的答案。亞馬遜最近就發(fā)布了自己的語音助手Echo,只不過Echo被植入到了家庭娛樂系統(tǒng)當中,而不是智能手機當中。
感知移動應用和設備
對于自閉癥患者來說,感知問題將會影響到患者與世界的交流。但是類似于Kid in Story這樣的感知應用,正在改變這一切。Kid in Story應用準許自閉癥兒童創(chuàng)建自己的視覺故事,旨在幫助他們提升社交與感知技能。該款應用同時還擁有讀寫支持機制,讓用戶能夠毫不費力的學習基本詞匯。
除了幫助自閉癥患者治愈感知問題的應用之外,還有一些設備也在做同樣的事情。BuddyTag是一款智能手環(huán),能夠讓易受傷害的兒童感覺更為舒適。此外,該設備還能讓父母追蹤到孩子在戶外的活動情況。
無人駕駛汽車
目前,視覺存有缺陷或殘疾人還無法駕駛汽車,這也讓他們喪失了獨立感,以及前往出行的能力。不過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將會完全的改變這一切,讓這些殘疾人只需要休息,變能夠前往任何想要去的地方。除去谷歌(微博)正在開發(fā)的無人駕駛汽車項目外,英國政府早已對法律進行了修改,讓無人駕駛汽車明年在英國的公路上進行測試。
在過去的幾年當中,谷歌一直在開發(fā)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且在該技術上處于領先地位。谷歌所采用的技術稱之為“Google Chauffer”,一直在接受成功的測試。Chauffeur軟件是谷歌今年年初展示的無人駕駛汽車原型車的一部分,預計最快于2017年年初投入商業(yè)化運營。
雖然許多業(yè)內(nèi)專家預計2017年將會是無人駕駛汽車技術投入商用的一年,但是豪華車制造商奧迪早已證實,該公司的首款無人駕駛汽車將于2016年投放市場。目前,奧迪的無人駕駛汽車仍處于測試階段。曾有媒體報道稱,該公司的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時速達到了每小時149英里(約合每小時240公里)。
雖然無人駕駛汽車目前至少還未曾以商業(yè)模式出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但是汽車制造商早已在使用這一技術。舉例來說,目前投放市場的新型汽車已經(jīng)在使用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tǒng)。這一技術能夠監(jiān)控周圍的汽車,在車流中調節(jié)車速。奔馳2014S級轎車甚至還加入了自動轉向功能。
機器人和仿生學
當“機器人”一次出現(xiàn)在讀者腦海中時,大家或許首先想到的是《變形金剛》等科幻電影,不過機器人未來將是切實存在的。如今市場中早已存在制造汽車和清掃地毯的機器人。不過,Deka機器人手臂則能夠讓殘疾人重新獲得獨立。這是一款假肢,能夠讓失去胳膊的殘疾人重新獲得抓住物品的能力。
家用機器人聽上去就像是上世紀50年代的科幻小說一般,但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則著手將智能的服務變?yōu)楝F(xiàn)實。世界首款智能家用機器人Jibo采用科幻風格十足的外觀設計,白色的簡潔外觀搭配黑色的前置面板有時尚的使用體驗,頭部的顯示屏可以提供豐富的信息顯示。
Jibo沒有輪子或腳的設計,也就意味著它只能呆在固定的地方,只能借助自身的不同角度連接旋轉來提供不同角度的顯示。Jibo內(nèi)置了攝像頭、揚聲器和多種傳感器,可以和用戶進行很好的交流,并追蹤用戶實現(xiàn)更好的對話效果。
如今,機器人在醫(yī)療領域的應用已十分廣泛,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早已預算列項,用于未來機器人技術的開發(fā)。或許有一天,機器人將會替代輪椅,能夠讓殘疾人更智能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