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美劇《紙牌屋》,讓全世界影視業(yè)感受到了大數據的魅力。大數據,始于互聯網、指向用戶、可量化投資的新產物,正在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電影產業(yè)。6月19日,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產業(yè)論壇聚焦大數據,愛奇藝創(chuàng)始人龔宇、搜狐公司副總裁劉春、騰訊在線視頻部總經理劉春寧、樂視影業(yè)執(zhí)行董事張昭,和電影業(yè)人士共同探討:大數據會成為中國電影新驅動嗎?
大數據催生《小時代》
“穿正裝的人喜歡看什么電影?我告訴大家,穿正裝的人喜歡看劇情比較復雜、邏輯比較嚴謹的電影,這就是大數據帶來很微妙的地方。”愛奇藝創(chuàng)始人、CEO龔宇分享了愛奇藝所挖掘到的部分數據。
這些數據為電影投資方提供了可量化的指標,而不再像過去一樣依靠經驗或者傳統(tǒng)渠道的反饋。很多業(yè)內人士認為,這就是大數據對于電影產業(yè)最大的意義,換言之,大數據讓電影投資變得更加冷靜。
在好萊塢,一部電影從研發(fā)階段,到片名、陣容、檔期的確定,都可以得到不同的數據支持?!都埮莆荨分谱鞣?,一家類似于中國優(yōu)酷土豆的視頻網站Netflix,挖掘自己網站的數據,用于倒推前臺的影片生產。工程師們發(fā)現,喜歡BBC劇、導演大衛(wèi)·芬奇和老戲骨凱文·史派西的用戶存在交集,一部影片如果同時滿足這幾個要素,就可能大賣?!都埮莆荨肪蜐M足了這三個元素。
而在國內,為了取得更好票房,獲得更高收益,互聯網公司、院線、電影制作公司都開始了大數據挖掘和應用的嘗試。
早前有誕生于豆瓣熱帖的《失戀33天》,如今有尚未公映已炙手可熱的電影《小時代》。作為《小時代》的出品方,樂視影業(yè)CEO張昭透露,早在投資之前,公司就對郭敬明的同名原著在文學網站上的點擊量、點擊用戶身份等關鍵數據進行了調研,并據此分析出影片可能存在的核心以及第二圈、第三圈觀眾在哪里。“《小時代》在市場營銷階段應用的數據,比《失戀33天》還要多。”
有數據,但分析能力不夠
目前,國內約90%以上電影調查公司把百度指數作為研究模型,再綜合題材、陣容等數據,得出一些研究數據。
不過,愛奇藝龔宇透露,之前運用百度指數的準確率都不太高。
在國外,谷歌近日稱能以94%的準確率預測出好萊塢新電影首映第一個周末的票房。依據數據分別是電影在谷歌網頁和YouTube的搜索量、電影廣告鏈接的點擊量、電影覆蓋屏幕數、同類影片歷史票房數據。
然而,當龔宇把中國電影的數據試圖套進谷歌的這一模型時,準確率仍然很低。“說明中國市場除了這四個因素以外,可能還有別的因素。”龔宇說。
分析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目前國內大數據應用的瓶頸是,就像其他行業(yè)應用大數據的情況一樣,光靠數據還不夠,還需要懂得如何建立數據模型,去分析這些數據。而在中國,掌握這部分技術的人才并不多。
龔宇坦承,“也許我們能力不到,也許IT技術能力不到,也許數學建模的能力不到。這種研究光靠一個網站做不到,需要全行業(yè)共同合作進行。”
數據不真實、不透明是阻礙數據挖掘的一個絆腳石。張昭呼吁把大數據社會化,“我最近寫了一個報告,呼吁由政府出面,建立公共數據,大數據一旦變成B2B之間的事,會很危險。”
大數據代替不了藝術創(chuàng)作
雖然大數據能夠給電影提供一定參考,但大數據并不直接與一部成功的作品畫上等號。好萊塢夢工廠CEO杰弗里·卡森伯格公開表示,自己堅決不會使用大數據,因為電影是“用心之作”。
《北京遇上西雅圖》出品方之一、安樂(北京)電影發(fā)行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偉不認為《西雅圖》是基于數據分析得來的電影,實際上他也沒有這么做過,“如果現在大數據分析說,愛情喜劇由黃渤、王寶強這個組合演一定成功,但我聽說黃渤明年6月份之前沒有檔期,這時數據即使放在這里也沒用,內容創(chuàng)作還是另外一回事。”
“不要過于神話大數據。”搜狐視頻首席運營官劉春也發(fā)出警示。今年2月,搜狐火速拍板決定引進美劇《紙牌屋》,但他也認為,大數據代替不了藝術家和藝術創(chuàng)作,“我們千萬不要陷入到這種狀態(tài):基于大數據,然后按模塊化生產;制作的電影越粗制濫造,觀眾越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