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粉絲”、美國IT評論作家約翰·格魯伯(John Gruber)近日在其個人博客網站Daring Fireball發(fā)表長篇評論文章,稱IT產業(yè)中所宣稱“開放系統將擊敗封閉系統”其實是個“偽命題”:一些科技公司之所以最終在市場上勝出,其根本原因并不是他們的產品和服務有多么“開放”,而是他們向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以下為格魯伯文章全文:
蒂姆·吳(Tim Wu)在為《紐約客》雜志“新聞桌”(News Desk)欄目撰寫的文章中,他闡述了一個看似崇高而且獨特的理論:盡管蘋果過去十年取得了極大成功,但“開放將擊敗封閉”的說法不虛。這種說法無疑讓我們大開眼界。蒂姆·吳首先提出問題:“諸如像蘋果這樣的公司,是否需要像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這樣的天才人物?”蒂姆·吳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并指出沒有了喬布斯的蘋果正回到常態(tài),而“開放將擊敗封閉”理論也將隨時顯示出其真正內涵。我們不妨來看看他的看法是否正確。
蒂姆·吳文章首先這樣寫道:科技產業(yè)早有這樣的說法:“開放將擊敗封閉。”換句話說,開放性的技術系統,或那些允許兼容性的系統,總是會擊敗那些封閉性的競爭對手。大量技術工程師也信奉這一點。這其實也是上個世紀90年代Windows擊敗蘋果Macintosh操作系統、谷歌(微博)在2000年以后取得極大成功以及互聯網產業(yè)擊敗封閉競爭對手(還記得AOL吧?)所得到的經驗和總結。那么這種說法目前是否仍然有效?
在這兒,請允許我闡述一下任何市場取得商業(yè)成功的替代性經驗性法則(注:指多數情況下適用的法則,但并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性能更好和發(fā)布時間更早的產品,往往會擊敗性能更差和發(fā)布時間更晚的產品。也就是說,成功的產品和服務,往往更容易在質量上做得更好并成為市場占領者。(不妨了解一下微軟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的艱苦努力:該公司的Windows Mobile(最初被稱為Windows CE)比iPhone和Android進入市場還早數年,但其性能不行。雖然微軟后來的Windows Phone各項技術指標都很不錯,只是此時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被iPhone和Android占據優(yōu)勢,Windows Phone為時已晚。)你不必成為最佳者或第一個進入市場者,但贏家往往就是在這兩個方面都做得不錯的廠商。
這種理論根本沒有那么深奧難懂或很有創(chuàng)見性,而只是簡單的普通常識。我個人的看法是,“開放擊敗封閉”理論無論是執(zhí)行過程還是該理論本身,其實與商業(yè)成功沒有多大關系。開放并不具有魔力。
我們不妨來看看蒂姆·吳所舉的例子:“1990年代Windows擊敗蘋果Macintosh。”在1990年代,Wintel(微軟-英特爾)雙頭壟斷確實蠶食了Mac機的份額,但此時也正是Mac機市場業(yè)績最不景氣之時。PC機多為長方形盒子,而Mac機則為外形更好看的盒子。Windows 95性能比Windows 3有了大幅提高,而經典版Mac OS在10年內幾乎沒有任何改進。與此同時,蘋果將所有精力用于開發(fā)當時外界從未見過的下一代系統:Taligent、Pink和Copland。Windows 95所借鑒的視覺元素甚至并非來自Mac機,而是當時視覺感受最好的NeXTStep。
蘋果和Mac機在1990年代遭遇的問題,與蘋果正變得更為封閉沒有任何關系,而是同其產品質量有關?,F在我們也已經了解到,這種“擊敗”其實只是暫時現象。如果將iOS設備排除在外而僅考慮Mac機,蘋果目前是唯一一家贏利最高的PC廠商。如果以個人電腦出貨量為標準,蘋果也進入全球5大PC廠商之列。過去6年當中,Mac機每個季度銷量增速超過了整個PC產業(yè)。Mac機的東山再起,也與蘋果變得更開放沒有任何關系,而是同產品質量得以改進相關:更為現代的操作系統、良好設計的軟件和硬件設計,而這些理念正被整個PC產業(yè)赤裸裸地抄襲。
Mac機于1980年代處于封閉狀態(tài)并得以發(fā)展,這種情形與當今的蘋果非常類似:占據相當不錯但比較小的市場份額,并能獲得較為健康的利潤率。僅僅是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無論是從市場份額還是利潤率方面看,Mac都遭受了市場打擊。在這個時間段當中,Mac機并沒有變得更為封閉,只是從技術和外觀設計上變得死水一潭。隨后是Windows 95發(fā)布,該操作系統并沒有使封閉/開放的平衡得以任何改變,但卻結束了Windows與Mac機之間的巨大設計質量差距。Windows得以興盛,而Mac機業(yè)務走向萎縮,但這些都與開放無關,僅與技術開發(fā)和設計質量有關。Windows性能變得更好,而Mac卻沒能這樣做。
而更值得讓蒂姆·吳作為個案研究的故事是,在Windows 95發(fā)布后不久,蘋果徹底開放了Mac OS操作系統,也就是蒂姆·吳在其文章中所使用的“開放”一詞:蘋果將該操作系統授權給其他PC廠商,這些廠商就能生產Mac克隆機。從蒂姆·吳的用詞角度看,這應該是蘋果公司整個發(fā)展史上所作出最為開放的決定。
但這項決定卻將蘋果拉入幾近破產的邊緣。Mac OS在整個PC市場的份額并沒有多大改變,但蘋果Mac硬件尤其是高端機型的銷售額,卻大為下滑。
當喬布斯和他的NeXT團隊獲得對蘋果的控制權后,他們取消了蘋果的Mac OS許可證項目,進而使蘋果回歸到控制所有體驗的基礎格局,并專注于做好一件事情:設計出更好的(當然也是封閉的)硬件和軟件。這種策略后來被證明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