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皮特·麥考洛 | 《連線》雜志
早在1956年,世界上第一艘現代集裝箱貨運船完成了其從紐瓦克至休斯頓的處女航。如今,這樣的景象再平常不過了:船舶甲板上大量的集裝箱安放整齊,而決不會見到隨意擺放的小型散裝貨箱。這些集裝箱可以方便的轉移到火車或載貨車輛上,并直接運送至相應的工廠。這一方案的構思、改進以及實施花費了人們數年的心血。而其一旦投入使用,全球航運業(yè)將再不可同日而語。
由于集裝箱顯著降低了大批量廉價貨物的港對港運輸成本,在此,將其視為推動航運業(yè)革命性進步的核心力量毫不為過。一時間,小型散裝貨箱立刻顯得相形見絀,與此同時,靠小型航運為生的水手們,也不得不考慮令謀生路了。在工廠與工廠之間的路途上,集裝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貨物的數量和質量,顯著的節(jié)約了時間、成本以及人力、物力。
在今天,一個類似的轉變正在另一領域精彩上演:而這一次,我們要“運輸”的不是看得見摸得到的貨物,而是數字信息。與實體工廠不同,這里討論的是“數字工廠”,我們正在用雙眼見證它們的崛起。
數字工廠,人們更熟悉的名字是:數據中心。
戴爾、惠普、IBM以生產傳統(tǒng)高性能數據中心服務器著稱。在過去,這三巨頭將服務器產品賣給各家新興的終端企業(yè),滿足了他們對“數據產品”的儲存以及傳輸的要求。而今,這些新興企業(yè)更傾向于自成一系,自己構建私有的服務器和數據中心。我們說,這些傳統(tǒng)的IT巨頭好比那些小型散裝貨箱和埋頭苦干的船員,他們正迷失于日新月異的互聯網大潮中。
為什么會這樣呢?究其原因,我們說:效率提升的潛力空間遠高于我們的想象。從對不同領域企業(yè)的影響效果的角度說,“數據工廠”興起的過程與實體工廠并無二致。也就是說,大企業(yè)會“自起爐灶”。那么那些小型的“散裝貨箱”呢?它們將逐漸淪為明日黃花。
我們已經目睹了這場正在發(fā)生的革命。小規(guī)模服務器早已無法適應諸如臉譜網、谷歌以及亞馬遜這些新時期科技翹楚爆炸式的數據增長速度。因此,這些新貴們已經在著手構建自己的“數據工廠”,這些自產自用的數據中心擁有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可擴展性和更好的靈活性。相對于服務器提供商多年來占據市場的主流產品而言,它們可以更高效的處理數據。
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幾個月前的這篇文章尋找到更多的證據。時任英特爾公司首席信息官的柏安娜(Diane M. Bryant)女士與我們分享了一些十分微妙的信息。她說,2008年,英特爾公司服務器芯片領域75%的收入來自IBM、戴爾和惠普這三大公司。而在2012年,占該領域營收比例75%的公司數已達八家,遠高于原來的三家。
四年前,大多數公司都還在從“三巨頭”購買服務器產品,但由柏安娜最新統(tǒng)的計數字可以看出,當今的市場已經發(fā)生了變化。惠普拒絕承認這些數字的有效性,并指出,惠普、戴爾和IBM三家公司仍占據著73.9%的市場份額。 但是,如果你考慮到了數據中心的進化方式等因素,那么柏安娜的數據確實能夠證實:整個服務器行業(yè)已受到了擾亂。
變革中的時局為行業(yè)帶來了以下三大趨勢:
單獨的公司日臻壯大,有趕超傳統(tǒng)服務器供應商之勢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傳統(tǒng)的一家服務器供應商所能提供的服務總量,甚至只能滿足單一一家公司的數據處理量。假設戴爾公司可以提供200萬臺服務器的數據處理量,而有家公司所需的量已經達到了100萬,也就是說可以占到供應商五成的營業(yè)額。對于這家大公司而言,是時候考慮停止與中間件供應商合作的了。可以看看谷歌,由英特爾提供芯片的前八家服務器制造商中,谷歌已經排在了第五名。這家搜索巨人根本不出售服務器,它的業(yè)務正常運行已經要用到這么多的服務器了,這樣,對谷歌公司來說自己構建自己的服務器和數據中心再合適不過了。
生產服務器配件的廠商正在經歷整合化和規(guī)范化
我們所見到的另一個趨勢是:生產服務器組件的公司正在減少。在今天,生產服務器芯片的主流廠商僅剩三家,即: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同時,生產服務器硬盤的主流廠家也只有兩家了:希捷和西部數據。行業(yè)空前的整合度帶來了更加標準化的零部件產品,從而顯著降低了企業(yè)構建自用數據中心的門檻。終端企業(yè)可以從三家芯片供應商中任意挑選所需部件以滿足自家需求。
服務器組件越來越商業(yè)化
曾幾何時,只有整臺的服務器才會作為商品銷售。但現如今,我們發(fā)現服務器零部件也在逐步走向市場。大批終端企業(yè)開始采購諸如主板、網絡適配器以及芯片組等服務器零配件。這一現象預示出了市場的轉變方向。終端企業(yè)不再從他人手中購買現成的硬件產品或者租用他人設備的存儲空間。它們已經開始生產屬于自己的服務器和數據中心。英特爾公司已覺察到了這一趨勢,并已開始為單獨零部件提供保修憑證。
今天我們見證了全球化的數字革命,它與50年前發(fā)生在運輸領域的變革如出一轍。
集裝箱改變了我們儲存和運輸有形商品的方式?,F代化數據中心則改變了我們儲存和運輸數字化商品的模式。在數據中心成為業(yè)界主流之前,工作站和服務器是我們工作中的主角,就像集裝箱應用之前的昔日霸主——散裝貨箱。而今,數據中心可以按需構建并且可以隨時定制,就像如日中天的集裝箱貨運。
這一切意味著什么呢?大型企業(yè)將自行建立并管理私有的數據中心。小型企業(yè)則可以在大型數據中心中租用部分空間以滿足自身需求。
一個全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云計算”——一個全盤化的概念將原有的效率體系做出最優(yōu)化的整合,從而將經濟發(fā)展全面引入一個全新的高度。而最為關鍵的是,這些裝滿線路板的箱子是由誰生產的,已經顯得不那么關鍵了......
作者:杰森·哈夫曼是Joyent公司的首席技術官(CTO)。 可擴展性系統(tǒng)專家,擁有伯納姆研究所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yī)學院的分子病理學博士學位,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化學和生物化學的碩士學位和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