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過“喜羊羊”策劃的資深動漫人表示,藍精靈回歸模式是否成功,還有待觀察。
“在那山的那邊海的那邊有一群藍精靈……”25年之后,“藍精靈”回歸中國。
8月10日,電影真人版《藍精靈》在國內上市,據不完全統(tǒng)計,不到一周其票房達8500萬,3D版本穩(wěn)坐票房榜首位,超越《變形金剛3》與《哈利波特七》。不僅是電影,包括動畫、玩具周邊、飛機甚至“藍精靈”主題樂園都將在近年登陸中國市場。藍精靈的目標,是在商業(yè)上超過迪士尼的米老鼠。
不過,在離開中國市場多年以后,參與過“喜羊羊”策劃的資深動漫推廣梁仲(化名)表示,“藍精靈回歸模式是否成功,還有待觀察。”
藍精靈借電影“回歸”
“很快,我們就會看到更多的‘藍精靈’周邊產品。”8月11日,香港山成集團北京分公司推廣經理張楠楠稱。
藍精靈“的品牌屬于比利時藍精靈國際商品市場推廣服務有限公司(IMPS),2011年IMPS公司與香港山城集團(PPW)簽署了協(xié)議,將由香港山城集團全權承擔藍精靈在中國內地的營銷。
張楠楠稱,“目前,藍精靈還在和多家符合藍精靈定位的公司在談合作,電腦、圖書、DVD、服裝以及玩具都是未來藍精靈商業(yè)方面考慮合作的領域。”
事實上,藍精靈還有一個更大的噱頭,即在成都修建“藍精靈”的主題公園。由于近期上海“迪士尼”的開工,藍精靈的這一舉措,也讓人浮想聯(lián)翩。
“我們確實和成都方面一直在談這個項目。”張楠楠確定了上述說法,不過她表示,“目前還有一些土地方面的問題在協(xié)商,因此整個項目的最終結果,需要時間才能確定和公布。”
全球范圍內,藍精靈通過連環(huán)漫畫、電視系列動畫片及特許授權推出超過3000種產品,僅品牌授權方面,IMPS就與ZARA、麥當勞、美高等70個國家的代理商和授權商進行了合作,藍精靈衍生品的銷售總額高達80億美元。
不過,市場人士對于“藍精靈”在國內未來,卻持有懷疑態(tài)度。
“藍精靈在中國的商業(yè)推廣模式,注定他很難成為市場的主流。”上述資深推廣梁仲表示。“藍精靈找了家代理公司做推廣,這是一種討巧的辦法,但沒有顯示出對市場的雄心。”
梁仲表示,動漫找代理公司推廣的模式,是一種“輕資產”模式。“主要就是向商家出售自己的品牌形象,達到互利的效果。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是投入成本很小,收益快。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對自身品牌的包裝和宣傳不夠。”
香港山城集團稱,“我們的主要工作是為‘藍精靈’挑選商業(yè)代言的合作伙伴,但是最終拍板還是要由比利時的IMPS公司來決定。”香港山城集團的角色,更加類似一個“藍精靈”品牌的服務機構。
縱觀國際市場,較成功的動漫公司,通常都是自身進行商業(yè)推廣。如迪士尼公司,雖然也出售其動漫的代理權,但其更主要的經營項目,卻是和動漫緊密相關的制作公司以及迪士尼主題樂園。
“我們看到包括變形金剛、機器貓、hello kitty……這些動漫形象,都采取了和藍精靈類似的商業(yè)拓展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卻無法成為市場真正的巨頭,很大程度來說,這是因為他們在吃自己的‘老底’,沒有為卡通形象灌輸新的‘意義’。” 梁仲稱。